馬淑靜:臺灣再不推動兩岸關係就晚了
中國大陸決定以四兆人民幣投資提升內需,並鼓勵臺商參與大陸的建設項目,前所未有的大手筆。其實陳雲林訪台時,在第一場記者會上就說明來意,除了簽署有關直接“三通”,食品檢驗的四項協議之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想就世界金融風暴對兩岸經濟衝擊,共商因應之道,他認為這個議題極為急迫,若不處理好後果嚴重,此時此刻必須列為第一優先。
但是陳雲林率領的代表團在臺灣的期間,被民進黨一手製造的抗爭、叫囂、衝撞、暴力、毆打等聳動表演,搶去了最多的注意力,兩會最後在共同因應世界性金融海嘯這方面,是否達到了任何協議或共識,一直沒有見到什麼報導和討論。如今臺灣的媒體,又一個勁的追蹤陳水扁禁食送醫等等最無聊,和臺灣人民臺灣經濟毫無關聯的八卦新聞,十分令人氣結。兩岸經濟互動,直接影響到本世紀臺灣經濟和臺灣人民的福祉,當地人民卻對之茫茫然不予理睬,反而跟著無關痛癢的政治炒作起鬨,這是一個極不正常,也很可悲的現象。
金融海嘯很快的在全球各地造成甚為嚴重的影響,臺灣今年下半年的出口額連月衰退,全年的經濟成長率還得靠上半年的出口成績拉抬,若能夠保有4%的成績,“行政院”就表示很滿意了。大陸的出口成長率也在減退,大概快要保不住兩位數字的成長。近些年來臺灣的經濟成長,大部份依賴對大陸出超的急速擴張,兩岸經濟關係密切,息息相關,統計數字在說話,早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過去八年,執政當局故意視而不見,轉移目標,刻意炒作意識形態,臺灣老百姓似乎也被動的接受了這一套,習慣成自然,對經濟議題麻木遲鈍,基本上缺乏興趣。只將注意力只放在日常生活的柴米油鹽、交通、休閒等眼前的開銷上,在經濟問題上普遍淺薄短視,不具現代人應有的知識與機敏,水準偏低,真的滿丟臉的。
有關大陸歡迎臺商參與四兆提升內需的建設項目的具體細節,還沒見到,也不清楚它是否由第二次“陳江會談”中得先到共識,因而推出這個結果。政策若得以落實,當然是為臺商多提供了一條投資經營的道路,必定廣受歡迎。相對的臺灣境內開放陸資的措施,也該加快腳步付諸實現了。為政不在多言,儘量減少和在野黨做口舌之爭,促進經濟繁榮以行動為先。應當趕快撤除種種不合理的限制,否則陸資來臺投資,真的很困難。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表示,二次“陳江會”兩岸交流已經進入第三階段,今後確立以“兩岸和平、經濟雙贏”為願景,兩會未來每半年就會有一次協商,下次將討論更多有關兩岸民生的議題,包括:金融、投資、文教交流等。實在是事不宜遲了,特別是金融、投資等方面的協議,不能再等到半年以後,目前雙方會商的進度走到了哪?卡在什麼問題上,當局有責任給民眾一個交待。兩岸事務停滯了十幾年,要快馬加鞭的補足積欠的功課,方才能因應當前險峻的經濟情勢。
江丙坤說明,目前臺灣最需要克服的是還無法加入“東盟+3”的困境,馬英九提出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的模式,兩岸先取得共識再與東南亞國家討論,臺灣必須要進一步加入更多的國際間的經貿協議,才有更大的生存空間。東盟+3不久將簽定自由貿易協議,臺灣若被排除在外,則是整個東北亞和東南亞地區唯一不能享有免關稅待遇的經濟體,出口產品全無競爭力。加入任何國際貿易組織,必須先與大陸取得共識與協議,這是客觀存在的情況和條件,為了2300萬人民的福祉,一定要面對現實,謀求解決之道。臺灣以這個模式加入了APEC、WTO,“東盟+3”組織的參與當然也可以循相同的模式來進行,應該是問題不大。
(作者曾任臺灣美商美林證券公司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