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民進黨的兩岸政經邏輯拖累臺灣經濟
在中韓加快經貿合作、簽署FTA(自由貿易協定)提速的形勢下,臺灣財經官員壓力倍增,而民進黨卻漠不關心。華廣網18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的文章指出,民進黨是一個主張與追求“臺獨”的政黨,雖然兩岸經濟合作對臺灣經濟有利,但對“臺獨”不利,因此即使犧牲經濟利益也要堅決反對兩岸經濟合作特別是兩岸經濟整合。民進黨為推動所謂“一邊一國”甚至謀求“臺灣獨立”,極力限制兩岸經濟合作,在經濟上保持與大陸的距離,只會加速臺灣經濟的衰落。
全文內容如下:
在中韓加快經貿合作、簽署FTA(自由貿易協定)提速的形勢下,馬英九“心急如焚”,財經官員壓力倍增,而最大的在野黨——民進黨卻對這一影響臺灣經濟發展的重大事件要麼漠不關心、要麼冷嘲熱諷,讓人費解。其實,若了解民進黨的兩岸政經邏輯,就不會感到奇怪。
今天臺灣經濟之困境,原因眾多,但不可否認臺灣經濟問題的泛政治化或政治對經濟的綁架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近年來,臺灣民眾不滿經濟現狀,抱怨物價上漲,抱怨工資停滯,抱怨貧富差距擴大,抱怨油電漲價,抱怨房價高,抱怨已經成為臺灣社會的一種普遍情緒。然而,他們卻不知道,臺灣經濟困境正是藍綠惡鬥造成的,是民粹主義氾濫造成的,是“恐中”、“反中”意識高漲造成的。
事實上,這些都還不是臺灣經濟困境的真正根源。一位臺灣知名企業家曾表示,臺灣的問題在政治,政治問題的癥結在朝野政黨互不信任。這話表面有理,但他沒有講的是臺灣政治對經濟制約的關鍵又在於民進黨的“臺獨”政治主張與“逢中必反”。臺灣經濟發展或兩岸經濟合作的泛政治化或被政治所綁架,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民進黨為代表的綠營勢力一手造成的。早期臺灣經濟的快速發展沒有政治綁架經濟的問題,而政治對經濟的綁架正是民進黨發展壯大之後才發生的。當今臺灣經濟發展的關鍵之一在於促進與加強兩岸經濟合作,充分分享大陸經濟崛起的發展紅利。但以民進黨為代表的綠營勢力則在“臺獨”政治思維下“逢中必反”,一直反對與抵制兩岸經濟合作,反對直航與兩岸“三通”,反對“陸資入島”,反對ECFA,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可謂與兩岸有關的事無所不反,結果,臺灣經濟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即使當前馬當局推進建立對外開放窗口“自由經濟示範區”,民進黨也堅決反對,將其視為所謂“一中三步曲”,只因示範區適度對大陸有限開放(僅能部分享受WTO的同等待遇,而外商享受超WTO待遇)就進行抵制。這是民進黨“逢中必反”的又一典型寫照。問題是,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兩岸經濟合作本身就是經濟全球化的一部分,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大陸經濟元素可以說無處不在。民進黨因有“中國元素”或“大陸因素”就反對,將會陷入無休止的“反中”之中,永遠反不完,結果受傷害的是臺灣經濟、是臺灣民眾。
尤其是在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在積極爭取與大陸開展經濟合作、極力爭取最大經濟利益時,民進黨卻反其道而行之,明知兩岸經濟合作對臺灣經濟有利,還是公然反對。這從表面來看不可理解,但仔細分析就不難理解:民進黨考慮的不是經濟問題,不是臺灣的經濟利益,而是考慮政治問題,考慮民進黨的政治利益,這是民進黨的政經邏輯決定的。
民進黨是一個主張與追求“臺獨”的政黨,雖然兩岸經濟合作對臺灣經濟有利,但對“臺獨”不利,兩岸更緊密的經貿關係會加速兩岸經濟融合,甚至可能會促成政治上的統合、整合或統一,這是民進黨絕對不能接受的,因此即使犧牲經濟利益也要堅決反對兩岸經濟合作特別是兩岸經濟整合(ECFA與服務貿易協議是經濟整合的制度化安排)。在這樣的邏輯之下,民進黨如果一旦上臺執政,儘管也會表現出重視經濟發展,但因主張與追求“臺灣獨立”,必然會繼續對兩岸經濟合作設置障礙,對大陸企業赴臺投資進行嚴格限制。結果可以預期,民進黨上臺執政後兩岸經濟合作的倒退是必然的,臺灣經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也是不可能的。
臺灣的地理區域位置、海島型經濟特徵等,註定了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大陸,尤其是離不開一個經濟上正在崛起的大陸。民進黨為推動所謂“一邊一國”甚至謀求“臺灣獨立”,極力限制兩岸經濟合作,在經濟上保持與大陸的距離,只會加速臺灣經濟的衰落。(本文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