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旺報》11日社評說,臺灣若未能跟上自由貿易協定之趨勢,將會因“貿易轉移效應”而受到傷害。過去幾十年,全球已有超過380個FTA生效。但臺灣只有7個。特別是經貿競爭對手韓國已生效的FTA,涵蓋的貿易量佔韓國總貿易量38﹪,臺灣只有8.8﹪;韓國加上洽簽中的FTA之後,更會攀升至73﹪,但臺灣把ECFA所有後續談完也才33.3﹪,遠遠落後韓國。
兩岸簽訂《服務貿易協議》以來,島內朝野對臺灣應優先進入大陸市場以壯大自己,或應繞過大陸市場產生重大爭議,至今已逾一年仍未能建立共識,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進程基本上已經停滯。但世界各國和地區為了自身的經貿利益,無不使出渾身解數與中國大陸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當各國因FTA進入幾乎全面免關稅時代,臺灣卻仍要付5﹪以上不等關稅,將使買家轉移購買簽署國之產品,對臺灣出口產生重大衝擊。臺灣近年來出口出現危機,除了世界景氣問題,出口關稅是重要關鍵。由於從其他自由貿易協定簽署國進口競爭加劇,將使臺灣出口失去了未簽署自貿協定之市場。
近期韓國成功完成一系列與臺灣競爭對手的自由貿易協定,如韓國與歐盟和美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使韓國產品進入這兩大市場所有的關稅將變為零。這意味著,韓國出口到歐盟和美國的服裝,液晶電視和自行車零關稅,但這些臺灣出口商品則要面對百分之12、14和15的關稅。
參與自由貿易協定也將進一步增加外國直接投資流入臺灣。全面的自由貿易協定,包括承諾開放的投資限制,其中包括投資保護規則。這種協定將導致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資進入臺灣。將使臺灣銀行和保險提供的服務行業獲得更多商機。但因為臺灣簽署FTA尚少以致除了出口減少,臺灣近幾年外資投資金額大減,與無法加入FTA也有關係。
世界經貿競爭不會因臺灣內耗而停止。經貿是生存之命脈,對一海島型以出口為導向的臺灣,經貿之重要性更甚于其他地區。臺灣今天所面臨的經貿競爭危機乃出於島內缺乏共識,再加上大環境低迷不振,競爭力逐日流失。
文章最後說,企盼《兩岸服貿協議》審查進入立法程式,讓《兩岸服貿協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等攸關兩岸關係制度化的法案,能在臺灣“立法院”審查過關,完成ECFA之法制化,才能獲得其他經貿夥伴之認同,讓臺灣加入涵蓋RECP與TPP,臺灣才不會在世界經貿競爭中缺席。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