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楠:“小確幸”不應被“臺獨”意識所扭曲
“小確幸”仍可有大作為
“小確幸”其實不代表一種保守簡單的生活方式,事實上,如果能充分發揮“小確幸”中崇尚自由和自我實現的正面意義,與開拓進取的發展精神相結合,就可能生發出新的商業模式甚至是經濟增長模式,如不再強調“規模效應”,更強調文化創意,等等。島內媒體提到島內青年人將文化創意與網路行銷相結合,創造出“小而美”的新型商業模式,打造出新的商業品牌—當下兩岸最紅的鳳梨酥品牌“微熱山丘”。
此外,如果我們回到“小確幸”思潮的初始含義,我們還會發現“小確幸”本應是兩岸青年群體共有的心理特質,當下大陸社會也正逐步向後現代社會轉變,青年群體價值觀念也越來越多地體現出“後物質主義價值觀”特徵——崇尚個性自由與自我實現。其實“小確幸”不應被“臺獨”意識和“閉關”心態所扭曲,成為島內青年群體捍衛自身所謂“自主性”的武器,相反應成為兩岸青年共同探索新的發展方式與發展道路的價值起點。由此可見,“小確幸”仍可有大作為。(謝楠 本文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社會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