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黃清賢:從中間選民定理看兩岸認同走向

2015-08-12 09:1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據香港中評社報道,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南部中心執行長黃清賢在第十二屆在兩岸關係研討會上就從中間選民定理看兩岸認同走向發表觀點,他表示,當大陸希望兩岸同胞一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確實也能夠讓中國夢有臺灣的參與角色,例如在當今經濟領域的“一帶一路”、“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製造2025”等計劃,可以落實更為優先對臺灣開放,並且對臺灣同胞開放的力度更大一些,則臺灣經濟選民效果將在選舉中彰顯。

  黃清賢認為,當經濟能夠真正造福大多數的臺灣民眾,“既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的兩岸認同,就有機會重新成為多數臺灣民眾的意識型態光譜位置,屆時政黨主觀願意、客觀必須將兩岸認同政見移至此意識型態立場,兩岸和平發展將能繼續深化,走向兩岸人民幸福未來。

  黃清賢說,從中間選民定理觀之,“既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認同,在1990年代初期是最多臺灣民眾所在的意識型態光譜位置,應該是政黨爭相佔據的立場;但是隨著民主化、本土化,甚至訴諸民粹的引導,中間選民定理的“方向性概念”逐漸淩駕“趨近性概念”,“中國人”認同不再,“臺灣人”認同揚升,多數臺灣民眾的兩岸認同光譜位置,逐漸成為“臺灣人”認同獨領風騷的場域。

  “臺灣人”認同不必然造成兩岸關係的負面情勢,但因臺灣人與中國人的定位有著過去歷史經驗、現在政治現實的複雜糾葛,如果讓其繼續被引導為“中國人”認同的對立面,甚至是國與國關係的爭議,則將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造成衝擊。

  為避免“臺灣人”認同與“中國人”認同變成敵我矛盾,應該試圖將“既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認同,重新成為多數臺灣民眾的兩岸認同光譜位置;所以需要應用中間選民定理的“方向性概念”,也就是營造主客觀的政治經濟等環境,有利於政黨與民眾往“既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認同移動,進而以“趨近性概念”鞏固兩岸認同基礎。

  在政治方面,為維持兩岸關係主要紅利之一的“和平”,不論是共產黨的“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國民黨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民進黨的“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其交集都有“求同存異”的“中國人”意涵;但衡諸臺灣的“臺灣人”認同主流,“既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認同應是現今可及的均衡點。

  不過,黃清賢指出,政治方面畢竟還存在相當的矛盾,因此可由兩岸已有相當基礎的經濟紅利加強,尤其兩岸簽署的21項協議中已實施的18項協議,必須落實到普羅大眾能共用經濟利益,而且能廣為宣傳。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