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惠臺利好政策再擴大:三大現實意義
12月16日上午,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發佈了一項惠臺利好的政策措施:自2016年1月1日起,大陸有關部門將進一步擴大和放寬臺灣居民在大陸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的行業領域、地域範圍及經營條件。
目前,大陸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市場廣闊、潛力巨大。近年來,兩岸在經濟、文化等各領域交流合作不斷擴大和深化,大陸持續出臺了一些列的惠臺政策,為臺資、臺胞在大陸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早在2011年底,臺胞從事個體工商業的政策就在北京、上海等9個省市,以及在大陸設立的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和臺灣農民創業園內開始實施。該政策實施以來,臺灣居民在大陸設立個體工商戶逐年增加,已達3500多個。目前,臺灣同胞特別是臺灣青年朋友來大陸尋求發展機遇的願望不斷增強,該政策的出臺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該政策體現大陸惠臺政策的連續性。今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充分考慮兩岸雙方社會的心理感受,努力擴大兩岸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尤其要為兩岸基層民眾、中小企業、農漁民合作發展、青年創業就業提供更多機會,讓兩岸同胞參與越多受益越多。7月1日,大陸對臺灣同胞免簽注政策正式實施。今年,大陸又多次強調加快金門供水方案的建設、實施。這表明我們的態度是一貫的,這些政策重視臺灣民眾福祉,真正“定心”、“暖心”,讓臺灣民眾“有感”。
二、該政策體現對臺灣民眾利益的照顧,更關注普通民眾,受益面更廣。從開放領域方面看,大幅增加,新增的廣告、包裝服務、家庭用品批發等領域大都為臺灣相對優勢的行業,入行門檻也不高,有利於普通民眾參與;從開放地域方面來看,一次性增加17省市,達到26個,為臺灣民眾創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市場和創業空間;從經營條件看,也更加有助於擴大再生產。
三、該政策體現了大陸願意與臺灣共同分享兩岸和平發展紅利的誠意。繼10月底,大陸紫光集團入股臺灣力成科技,近期又宣佈入股矽品、南茂過程中,在島內引發了“反中與傾中”、“開放與管制”的爭議。這一政策與“紫光入股”形成鮮明的對比,大陸對兩岸交流的態度一直是積極的、開放的,真誠希望兩岸經濟發展、人民幸福,體現了“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大陸的經濟發展與臺灣不是“零和關係”,願意與臺灣社會共同分享兩岸和平發展的紅利。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背景下,大陸再次釋放惠臺政策,讓更多的臺灣民眾可以借助大陸經濟發展的機遇就業創業,不斷為兩岸基層民眾、中小企業在大陸發展拓展渠道、搭建平臺,進一步擴大和增強兩岸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為兩岸和平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作者羅鳴,單位:重慶兩岸經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