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正:“美美與共”兩岸青年應有的胸襟

2016-08-18 09:0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17日刊載臺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長王正的文章,講述他對費孝通先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16字箴言的感悟。王正認為,如今臺灣的重生之道,必須要從“美美與共”之中學習省思,停止一切對立,身體力行和諧與融合的“和合哲學”。需要兩岸人民和青年相互“美美與共”,避免兩岸再次重蹈民族悲劇,為兩岸終有一日的破鏡重圓奠定民心基礎,為兩岸未來開啟萬世之太平、和合之大同的時代創造條件。

  文章摘編如下:

  近日出席于大陸中央民族大學舉行的“京臺學者共研會”,在參訪該校校史館時,見到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以及民盟前主席費孝通先生親筆所題的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各美其美”,是指不同文明和民族都有各自的美,應當懂得自我欣賞和珍惜;“美人之美”,是指在欣賞自我之美時也應當尊重和欣賞他人之美。而自我和他者之美能夠“美美與共”之時,世界方能達至“天下大同”之境。

  在當前大國對峙、文明衝突、民族矛盾、族群對立的動蕩時代,這16字讀來是如此發人深省、暖人心脾,也讓我們看見了人類文明未來的希望所在。

  在該校中不僅匯聚了全中國56個民族的學生之外,還有來自數十個國家、上千位國際留學生,一年到頭每個月都有各種民族文化風情的節日活動,不同民族的學生在活動中不分彼此、相互交融,締結跨文化的友誼,也學會認識對方的文化、尊重彼此的差異。可以說,中央民族大學猶如全球民族和文明熔爐的縮影,“美美與共”作為該校校訓當之無愧。

  然而,人類要走到“美美與共”、和諧融合的“大同世界”,恐怕仍需要十分久遠。美國政治學者杭廷頓在《文明的衝突》一書中,認為世界格局將由七大或八大文明所決定,包括中華、日本、印度、伊斯蘭、西方、東正教、拉美、以及非洲文明,而冷戰後世界衝突的根源將不再是意識形態,而是文明和宗教的差異,因此在文明的斷裂帶上最容易形成衝突。杭廷頓的“文明衝突論”自問世以來,廣受學界推崇,但也飽受爭議。一方面,杭廷頓確實指出了一個客觀事實,以911事件、恐怖主義和反美主義、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衝突等為代表,西方文明和伊斯蘭文明之間的對立,至今不僅沒有緩解,反而還越演越烈。

  但另一方面,同一個文明圈內部的國家衝突,乃至同一個國家內部的族群對立或民族內戰,在冷戰後20多年間成為全球衝突的主要內容,而大國博弈和地緣政治鬥爭似乎仍然是國際政治亙久不變的主旋律。與此同時,不同文明之間除了衝突,也有對話、交流、合作與融合。杭廷頓的“文明衝突論”,在許多地方受到了挑戰。

  停止對立 開創太平

  儘管杭亭頓帶有所謂“新教盎格魯薩克遜白種人”的天然偏見,但他自己也強調不同文明之間應當努力尋找彼此之間在價值觀方面存在的共性,從而在複雜文明的世界中學會彼此共存。杭廷頓解決世界衝突的方法無疑只是消極的治標,而費孝通先生的“美美與共”才是真正創生“大同世界”的積極治本之法。

  將目光從全球拉回我們身邊,即便只是在臺灣內部或者海峽兩岸,族群對立與“統獨”矛盾卻已纏繞著我們近70年,多少政客假民主自由和轉型正義之名,不斷煽動省籍族群和“統獨”情緒、激化兩岸的政治對立。臺灣社會正是在如此長期的政治動蕩下,使投資和創業環境持續惡化,資本嚴重出走,人才快速流失。

  如今臺灣的重生之道,必須要所有的政黨領袖、政治人物、媒體名嘴、網路寫手、以及全體人民,集體從“美美與共”之中學習省思,停止一切對立,身體力行和諧與融合的“和合哲學”。

  而在當前兩岸關係處於關鍵轉折之際,更是需要兩岸人民和青年相互“美美與共”,避免兩岸再次重蹈民族悲劇,為兩岸終有一日的破鏡重圓奠定民心基礎,為兩岸未來開啟萬世之太平、和合之大同的時代創造條件。(王正,作者係臺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長)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