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徐曉全:蔡英文的“民主”論調經不起實踐檢驗

2018-10-26 19:3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10月10日,蔡英文拋出題為“民主臺灣照亮世界”的“雙十講話”,提及“民主”多達14次,污衊大陸違背民主“普世價值”,策動所謂“理念相近”國家“圍堵中國”,並自詡臺灣為“亞洲民主燈塔”,等等。這是蔡英文執政以來首次“系統”運用“民主”說辭提高調門對抗大陸,然而這些陳舊論調均經不起實踐檢驗。

  一、民主的實現形式是多元的

  蔡英文在講話中將“兩千三百萬人民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等同於“普世價值”,稱“任何違反普世價值的主張,也絕不會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同和支援”。這顯然是混淆了“價值”與“價值的實現方式”二者之間的本質區別。一方面,民主價值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具有普世性;另一方面,民主的實現形式具有多元化。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肩負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使命。新中國成立至今,在社會主義制度基礎上,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建立和完善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國民黨敗退臺灣後,將在大陸實行的“五權分立”體制播遷至臺灣。“解嚴”後,臺灣加速西方化進程,在政體上逐漸建立了西方代議制民主體制。

  兩岸雙方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分別實行了不同民主體制,恰恰證明了民主的實現形式具有多元化。蔡英文把代議制民主制度等同於“自由民主價值”,顯然將“價值”與“價值的實現方式”兩個概念混為一談。

  二、西方民主制度不是適用所有國家的“靈丹妙藥”

  蔡英文鼓吹臺灣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價值理念”形同,臺灣的“民主轉型”,“不僅照亮了自己曾經走過的黑暗,也為所有追求民主的人們,提供了暗夜中的光芒”。實際上,西方民主制度並不是適用所有國家的“靈丹妙藥”。從19世紀20年代至20世紀末,人類社會先後經歷了三波所謂的“民主化浪潮”。特別是上世紀70年代以來,除中東及北非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國家外,“民主化浪潮”席捲全球,不僅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很多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相繼走上“民主化”道路,甚至許多過去沒有任何民主經驗的非洲國家,也在短短幾年內,也經歷了“民主轉型”,建立了“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然而,每一波“民主化浪潮”後,都有許多國家在實行民主碰壁後又出現“回潮”。進入21世紀,中東北非地區許多國家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強力干預下,也相繼建立了“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然而,伊拉克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十餘年來,伊拉克人民仍在飽受戰爭、動亂的摧殘。利比亞在卡扎菲政權被推翻後,同樣沒有走向繁榮富強。

  蔡英文將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看作是通向民主的唯一道路,跟其他企圖向別國強加特定制度模式的國家一樣,違背人類文明發展的多樣性。

  三、臺灣的“民主化”不值得驕傲

  蔡英文自詡堅守“自由民主”價值使臺灣成為“亞洲民主典範,及發展經濟實力的重要基礎”,“臺灣的民主,會照亮世界”。實際上,臺灣的“民主化”並不值得驕傲,甚至民進黨執政以來公然踐踏民主制度。蔣經國執政時期,臺灣對內開展“十大建設”,對外抓住經濟全球化發展機遇,大力吸引外資和技術,在80年代初實現飛速發展並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然而,走上所謂“民主化”道路後,臺灣的發展逐漸放緩,並被大陸越拋越遠。1990年,臺灣的GDP為1700億美元,大陸的GDP為3878億美元,臺灣的經濟體量接近大陸的1/2。然而,從2007年廣東省GDP超越臺灣至2017年的短短十年間,大陸先後有江蘇、山東、浙江等8個省份的GDP超過臺灣。如今臺灣作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的風光不再,其GDP僅佔大陸4.7%,在大陸省份中位列第十。同時,蔡英文執政以來,民進黨為了一黨之私利,利用“完全執政”優勢,不僅推出“年金改革”、“一例一休”等荒腔走板的政策,而且還赤裸裸大搞“綠色恐怖”,利用“黨產會”、“促轉會”等對政治異己進行追殺等,公然踐踏民主制度。

  不僅臺灣“民主化”後的經濟發展不值得稱讚,而且民進黨“以民主之名行專制之實”也與成熟的民主制度相差甚遠,更無法成為蔡英文所謂的“照亮世界”的“民主燈塔”。

  四、“民主”不是抗拒統一的理由

  蔡英文宣稱“捍衛中華民國的永續發展”,“在外交上強化價值連結,建構臺灣不可取代的戰略重要性”,“阻止外來勢力對國內進行滲透破壞”,“堅決守護”“臺灣的多元民主”。蔡英文顯然是把“民主”作為抗拒統一的藉口。事實上,兩岸從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至今,雖然各自沿著不同的意識形態和制度演進邏輯走上了不同道路,但沒有改變兩岸主權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兩蔣時期,雖然兩岸政治、軍事上處於緊張敵對狀態,但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均認同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李登輝執政時期,兩岸達成了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並成為馬英九執政八年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歷史充分證明,制度差異從未成為否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理由。而且大陸充分考慮到兩岸制度差異,始終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推動兩岸復歸統一,允許統一後的臺灣保留資本主義制度,制度差異早已不是阻礙兩岸統一的理由。

  蔡英文的“民主”論調,充斥著“兩國論”,是赤裸裸的“臺獨”分裂言論,有違兩岸關係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不能成為抗拒統一的理由。

  五、策動國際社會“圍堵中國”是幻想

  蔡英文呼應美國副總統彭斯“肯定臺灣的民主制度”的講話,拉攏以美國為首的所謂同為“自由民主制度”的國家“圍堵大陸”,並稱“在中國的壓力之下,我們堅持價值理念,展現高度韌性,讓越來越多理念相近國家,表達對中華民國臺灣的支援”。事實上,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加強與大陸交往。大陸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不僅持續為全球經濟治理貢獻中國方案,甚至還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大陸的國際實力日益提高,國際形象也日益提升,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同大陸的發展道路,甚至那些戴著“有色眼鏡”的西方國家也經歷了從“中國崩潰論”到“中國崛起論”的巨大轉變,認識到中國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在這種背景下,有更多國家願意與大陸交往,蔡英文任內臺灣的4個所謂“邦交國”轉而與大陸建交便是明證。而且美日也充其量把臺灣作為“棋子”,絕不會為了維護臺灣的“自由民主”而犧牲本國核心利益。

  蔡英文策動少數“理念相近”國家“圍堵中國”,無視大陸在國際社會的角色和實力,註定是一廂情願的幻想。

  總之,蔡英文的“民主”論調是徹頭徹尾的“冷戰”思維及推行“臺獨”分裂活動的工具,脫離兩岸及國際社會發展實際,根本經不起實踐檢驗。(作者:徐曉全,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