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17日發佈了2017年上半年國民經濟數據。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發展趨勢明顯,為完成全年主要經濟預期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全年實現6.5%以上的經濟增長應無懸念。在2017年上半年的A股市場不盡人意的背景下,整體來看,宏觀經濟增長令人驚喜。筆者認為,經濟增長因素並非來自某一方面,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不僅依靠的是各行各業勞動者血汗拼搏,而是多方面的因素綜合的表現,例如思維創新、產業發展、政策支撐等一系列因素。
上述因素雖然談不上缺一不可,但按照當前流行的語言來講已經形成了“閉合”,即一方面因素的進步都為其他方面帶來積極的推進作用。例如,雙創是經濟增長向好的動力之一,留給創業者顏色不多的共用單車便是體現之一,這種衝破常規的創新模式作為一種思維滲透到了許多行業,共用雨傘、共用打火機、共用嬰兒車、共用充電寶、共用床位等一大堆共用經濟旗號出現的新產業,默默的在為各種實體產業、加工業做出了貢獻。
這些思維下,不少自行車製造生產企業的訂單劇增,其產業鏈中的橡膠、合金等產業也因此受益,就業崗位也因此增多;同時因為新技術的融合,加固技術、輪胎技術、GPS定位技術、密碼技術、鎖定技術等也得到了提升,對不少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這可是共用單車帶來的一系列好處,即便它佔用了大量的社會空間並引發了不少事故。雙創浪潮下的共用經濟思維令大量的天使、VC投資人心動,各種共用企業手中都拿到了大量的啟動資金,這些資金也流入了各行各業。因此,共用思維為GDP的貢獻也不能小視。
如今,雙創為社會帶來的多重積極因素正在逐步顯現,一是浮現出一系列未來有希望在新興產業中成為關鍵的企業,二是解決了國家大量的就業問題,三是通過雙創為全社會培養出一批優秀人才,四是雙創效益帶動了各產業的發展。當然有光就有影,我們也要正視雙創浪潮之下不和諧因素,一是大部分的初創型企業因為經驗不足瀕臨倒閉,為社會增加不穩定因素;二是不少獲得融資的企業因為經營不善而清盤,投資者的鉅額投資等於打水漂;三是創業市場競爭激勵,某些方面形成的惡性競爭埋沒了許多明日希望之星。
雙創之所以能夠取得一系列的成就,和政策的支援有著極大的關係,簡政放權就是一大動力,不僅降低了創業門檻,還為創業者們開闢了各種通道,相關政策也在行政、資金、行業準入門檻、稅收等方面給予了大量優惠,能夠讓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參與到創新、創造、創業之中,成為了雙創的催化劑。換句話來說,政策的支援也是經濟發展的催化劑。如今,我國依然在為經濟發展不斷優化、調整、改善、出臺有利於國計民生、產業進步的政策,這也將繼續有助於產業發展、產品創新、推動出口等。
雙創浪潮之下,也出現一些“泡沫”。當前設立公司容易、登出公司困難的情況大量存在,不少創業受阻、需要登出企業後通過其他方式重整旗鼓的人們,被各式各樣的公司登出手續忙亂手腳,一大堆經營異常企業也涌現而出。政策支援給予了出路,也需要給予相應的退路。企業登出難等問題還導致了許多徵信問題,影響到不少人正常的工作、生活。
政策支援中,雙創稅收的優惠令創業者們興奮,營改增也成為不少企業在負擔降低後點讚的政策。國家稅務總局公佈數據顯示,第二產業稅收收入由2016年的下降轉變為2017年上半年較快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實體經濟有所好轉。稅收增減可以作為衡量實體經濟好轉的指標,但我們也需要正視稅基的擴寬。正是因為發票的作用大大提升,越來越多的企業會向其供應商索要發票,因此營改增前那些開不開發票無所謂的現象大量減少,生產型企業都希望通過開票抵稅以減輕稅負。相較過去,現在納稅的企業、納稅的群體變多了。
整體而言,稅基拓寬有利有弊,對國家發展而言,有助於推動我國更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建設、科教文衛等事業當中,這些建設則又將繼續為國家發展創造新動力,培養新人才,繼續推動國家綜合實力的增長,形成良性迴圈。
但是,我們不能僅因為存在的良性迴圈忽視了潛伏的惡性迴圈,在經濟發展處於重振根基的時期中,國家既要將積極面發揚光大,又必須想辦法將負面因素控制、縮小、逐漸消除,經濟才能夠實現穩定增長。(作者係著名經濟學家、台灣網特約經濟學家宋清輝,著有《一本書讀懂經濟新常態》)
[責任編輯:張潔]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