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7月18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當局官員今日表示,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文本中設有“安全閥”,同時,當局也針對可能受影響的產業提出支援措施,簽署服貿協議對臺灣產業利大於弊。
該名官員表示,有關擔心進入大陸市場的問題,服貿協議第6條明文規範要求強化協議執行效率,第18條也載明聯繫機制,若開放後造成負面影響,文本第8條也規定可要求緊急磋商,尋求解決方案。
他指出,陸資赴臺投資前,“每一件都要送’投審會’”,陸資若通過審查進入投資後,也會持續管理,查核是否有實際生產,或調查是否有其他不法活動。
陸資若有違反規定的情形可以限期停止或要求撤回投資。
而且,為因應貿易自由化對產業可能的衝擊,“行政院”已編列952億元台幣經費,于“振興輔導”、“體質調整”、“損害救濟”3方面支援產業。目前“經濟部”也正會同相關部門,針對可能受服貿協議開放衝擊的產業,提出輔導措施並編列經費,將報“行政院”核定後對外公佈。
有關官員認為,服貿協議簽署後的整體平均效應利大於弊,雖難免對部分產業產生影響,但針對相關產業均有審慎的評估與配套,除了經濟方面的利多,也向國際展示臺灣貿易自由化的準備,有助進一步融入區域經濟整合。(台灣網 李帥)
[ 責任編輯:李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