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旺報》報道,臺“經濟部長”杜紫軍2日晚間在北京針對兩岸貨貿協議談判進程表示,《中韓自貿協定》(中韓FTA)將在年底前完成,《兩岸貨貿協議》基本上是趕不及,但希望不要晚于半年。此外,他也證實,陸方曾在協商貨貿過程中,對服貿卡關和“兩岸監督條例”提出質疑,擔心貨貿談到最後可能也是白談。
據報道,杜紫軍1日率團到京,2日出席APEC能源部長會議,當日晚間在下榻酒店接受臺灣媒體訪問。他表示,貨貿談判還需要更長時間的折衝才會有進展。
提到貨貿談判進程,他表示,10日復談的地點應該在臺北附近,但還要兩會最後確認。貨貿從4月底到現在,已經5個月沒有正式協商,雙方要先針對過去基礎做些討論。貨貿要趕上《中韓自貿協定》,在年底前完成,基本上是趕不及的。
他說,如果趕不及《中韓自貿協定》,也希望不要晚于中韓簽完後半年,因為半年是企業轉單的測試期,如果超過半年,大陸企業可能會由臺灣向韓國轉單,屆時要把市場拿回來就更困難。
杜紫軍指出,臺方希望大陸開放的主要產業,陸方都表示困難。例如工具機產業,陸方認為這是大陸要發展的民族工業,不希望臺灣業者進入市場。再如汽車、面板和石化產業,大陸也表示不願意開放,或至少有困難,要降稅也會有限制。
而陸方希望臺灣開放農業項目,臺方也認為有困難。陸方還提出包括石材、陶瓷和成衣等臺方競爭力較弱的產業,臺方當然也不希望大陸企業大舉進入臺灣。因此,貨貿談判還需要更長時間的折衝才會有進展。
杜紫軍也證實,由於服貿簽完1年多仍無法生效,加上監督條例版本眾多,在此情況下,陸方對於推進協商貨貿存有疑慮,擔心現在談判貨貿,最後可能也是白談。
對此,臺方向陸方表示,貨貿還有很多技術性問題沒有解決,包括如何降稅和對原產地的認定,這些問題可以先談,否則等到服貿生效,還是要花很長時間談判,時間會拖延更長。
[ 責任編輯:李學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