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兩岸關係克難前行、穩中有進的一年。辭舊迎新,2015年1月1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發表元旦祝詞,闡述“社會和解”、“朝野合作”與“兩岸和平”,並以此作為臺灣未來三大努力方向。馬英九表示,過去6年來,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證明追求和平的路線是正確的。臺灣社會必須和解,兩岸和平也要鞏固,而長久以來臺灣“朝野”累積太多對立,不能有效合作,是他擔任領導人至今最大的遺憾,希望“所有的不滿應該到我為止”。
國民黨籍民意代表林國正直言,馬英九應找出社會不滿的原因,才是解決之道。另一黨籍民代廖正井認為,馬英九講出這句話,顯示他願意反省、檢討,願意扛起大家不滿的責任。不管藍綠都應該原諒他,不要再去追究,“朝野”要化解對立,共同推動改革。
但是“朝野”和解談何容易?元旦前後,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陳水扁能否保外就醫這個“結”就又讓藍綠間纏鬥不休。
放不放扁,臺當局始終堅持醫療人權、回歸專業判斷的口徑,策略上不外乎要單純化、去政治化。然而,整個救扁過程,只是通過醫療“搭橋”,背後仍不脫政治考慮。“九合一”地方選舉後,綠營11縣市長聯名要求讓陳水扁保外就醫,臺灣地區前副領導人、民進黨大佬呂秀蓮甚至以絕食要挾馬英九放扁。臺媒報道稱,當前“執政”的國民黨也需要轉移敗選焦點,馬英九更要擺脫“關死”前領導人的人權罵名。(1月5日,臺“矯正署”經開會審議核準陳水扁保外就醫一個月,屆時是否延長將再做評估。——編者注)
陳水扁這些年一直是民進黨的“大包袱”,他出來後會不會重返政壇成為綠營另一顆“太陽”?會不會又祭出什麼驚人之舉讓綠營吃不了兜著走?實難預料。
雖然民進黨一直在聲援陳水扁,但扁出來後對民進黨壓力也不小。島內人士分析認為,未來扁家可能變“阿扁休息站”,也可能成為“獨”派朝聖的“扁廟”,若綠營政治人物凡事皆稱奉扁意,會讓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很頭痛。未來一年陳水扁身上有很大變數,無法判定讓他保外就醫是促成藍綠和解,還是打成藍綠死結。
由醫師轉行當臺北市長的柯文哲則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工作看起來是蠻拼的,說的話也是蠻新奇的。
在火速拆除忠孝西路公交車專用道、揚言226戶涉及公共安全的違建用戶不自拆就強拆後,他首度主持市政會議又是口無遮攔,聲稱新時代行政要採用新方法。比如開會是“鼓掌”和“蓋章”用的,而不是要討論;市長室“大到讓人覺得孤獨”;市府會議記錄完成須耗時2天,“2天地球都不知道跑到哪去了”。相比他以前在臺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半夜要被叫起來5次的工作強度,市府工作實在太輕鬆,所以明文規定的市府員工20分鐘“下午茶時間”可以取消,員工的加班費、交通費也擬大幅消減……如此“酷吏”做派,讓很多人不適應,市長秘書甚至在他上任第一天“就哭哭啼啼地嚇跑了”。但他覺得無所謂,“退貨再換一個來,就沒問題了”。而李登輝卻已經替他坐不住,說醫師性格是有好的地方,但有時候也很危險,希望柯文哲要謙卑、冷靜、忍耐。
當前,“柯文哲現象”和借助“太陽花學運”走上政治舞臺的臺灣青年,被島內稱為第三勢力,即超越藍綠的“白色”力量。“白色”力量究竟會不會改變藍綠?知名臺灣問題專家認為,不要寄予太大希望,畢竟臺灣藍綠兩大政黨政治格局還沒有根本變化。但2014年臺灣政局已發生重大變化,新問題新情況必然接踵而至,未來兩岸關係很可能從快速發展向平緩漸進轉化,呈現“新常態”。因此,必須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政治基礎上,以新思維審慎以對。
(原標題:舊事猶未了 新局尚可期?/記者 林娟)
[ 責任編輯:李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