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長柯文哲上任滿月,其強勢的溝通模式不僅有別於傳統政治人物,其素人性格、我口說我心的特質,似乎也讓市民眼睛為之一亮,覺得他是位有特色的市長。但是這樣的溝通特質多少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爭議,似乎也更強化了他的酷吏形象。
首先,他有時會在公開場合指責其部屬首長的不是,一定程度缺乏同理心。在一次“反暴力”活動中被臨時邀請上臺跳舞,柯文哲因為手腳不協調,大罵社會局長,甚至出現不雅用詞,即便事後向社會局長道歉,但仍凸顯他不太尊重幕僚的個性特質。
其次,柯文哲近日針對前市府與財團的開發案進行重新檢視,和遠雄、鴻海等大企業皆有一定程度的衝突,批遠雄集團老闆趙藤雄“老奸巨猾”。柯嗆聲財團雖然能讓一些民眾拍手叫好,但許多人也會質疑他的溝通模式,難道一定要用很直白且帶點“江湖味”的遣詞用字來凸顯官威,讓大企業退讓或懼怕嗎?或許都有討論的空間。
畢竟柯文哲現在已經是臺北市長,言行舉止都會引起廣泛討論,甚至是模仿傚果,如今就有家長反映,柯常嗆聲甚至爆粗口,已讓小朋友有樣學樣,認為這是最火的一種溝通方式。
如果柯文哲一直透過這樣的溝通模式讓媒體聚焦,雖然可能會有助於他直率敢言的形象塑造,但最重要的市政政策推動會否因此失焦呢?亦即媒體只討論報道柯說了什麼話、嗆了什麼人,而不深入報道市政議題的內涵與本質。當柯團隊正喜悅于天天都有新聞時,會否就因此反而形塑了一個“官大民小”的扭曲邏輯呢?柯文哲會否在嗆官員、嗆財團後,也嗆反對其政策的市民,市民反而會因此懼怕市府團隊呢?
這些或許都是柯文哲及其團隊應該要反思的。畢竟好的政府及首長應該要重視溝通,而溝通的起點便在於“尊重”,這個學分,柯文哲或許真應該深刻修習。(特約撰稿人、臺灣時事評論員 鈕則勳)
[ 責任編輯:黃露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