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中臺辦:民進黨抹黑責難國共兩黨互動並不奇怪

2015年05月06日 13: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5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中新社發 盛佳鵬攝

  原標題:中臺辦負責人解讀習近平會見朱立倫講話精神

  中臺辦負責人解讀習近平會見朱立倫講話精神總結國共互動成果

  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負責人5日表示,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的重要講話,站在民族復興的高度和兩岸關係發展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上,深刻總結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經驗和啟示,指明瞭新形勢下國共兩黨關係、兩岸關係發展的方向和路徑,體現了對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戰略思考。

  該負責人當天接受《人民日報》、新華社記者聯合採訪時指出,習總書記講話提出的五點重要主張,回答了新形勢下兩岸關係未來之路應該怎麼走的重大問題,也回應了當前兩岸民眾關心的一些切身利益問題。

  中臺辦負責人表示,國共兩黨就雙方交往與兩岸關係發展等一系列問題廣泛深入交換了看法,取得積極成果:

  ——在持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方面,兩黨高度肯定,十年來國共兩黨和兩岸同胞共同努力,推動兩岸關係由緊張對抗走向和平發展,創造了和平紅利,成果得來不易,值得大家珍惜。要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要秉持民族大義,加強交流,共同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兩岸人民謀福祉、為臺海地區謀和平作出更大貢獻。

  ——在維護共同政治基礎方面,兩黨重申,2005年“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提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是兩黨的共同主張,成為兩黨的共同政治基礎。2008年以來,兩岸雙方在這一共同政治基礎上恢復協商,簽署21項協議,對於促進兩岸了解,互利雙贏,發揮了巨大作用。兩黨和兩岸雙方都應繼續堅持這一共同政治基礎。

  ——在處理兩岸政治分歧方面,兩黨表示,兩黨和兩岸雙方要正確對待兩岸差異,相互尊重,管控分歧,避免干擾兩岸交流合作。兩黨可就兩岸關係中的難題進行探討,找尋解決之道。

  ——在擴大經濟合作方面,兩黨認為,為促進兩岸產業合理規劃佈局,兩岸應成立產業溝通規劃平臺,並鼓勵兩岸產業形成產業鏈或供應鏈的合作,協助零部件中小企業與中心工廠形成長期戰略合作關係。應共同為兩岸企業在對方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繼續發揮兩黨臺商權益保障機制的作用,維護在大陸投資的臺資企業的合法權益。雙方同意努力推動提高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和通關效率,積極落實執行《海峽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及時處理相關問題。

  ——在深化兩岸交流方面,兩黨充分體認到,青年是民族的未來,也是兩岸的未來。兩岸應更多關注青年成長,鼓勵相互交流,增進了解,為他們就學、實習、就業、創業等提供更多機會和舞臺,協助他們實現人生夢想。積極推動儘快完成大陸旅客在臺灣轉机議題的協商,採取更多進一步便利兩岸同胞往來的措施。要深化兩岸各領域的交流合作,擴大兩岸同胞交往。

  ——在臺灣同胞關心的參與區域經濟合作方面,兩黨同意積極務實探討臺灣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途徑,讓兩岸攜手開創國際市場的新空間,提升中華民族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大陸方面表示,歡迎臺灣以適當名義加入亞投行,歡迎臺灣以適當方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有記者問,臺灣各界和主流輿論對朱立倫主席此訪和國共兩黨互動成果給予積極評價和肯定,但民進黨和“臺獨”勢力卻不遺餘力地進行抹黑和責難。對此有何評論?

  中臺辦負責人表示,民進黨和“臺獨”勢力的表現並不令人奇怪。 從歷史上看,民進黨在臺灣執政時期,拒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否定“九二共識”,竭力推動“臺灣法理獨立”,把兩岸關係一度推到戰爭的邊緣。2008年以來,每當兩岸關係向前推進、交流合作擴大深化、兩岸民眾福祉得到增進之時,民進黨總是消極以待,不少人就會跳出來顛倒黑白,極盡阻撓、破壞之能事,這充分暴露了其頑固堅持“一邊一國”的分裂立場、阻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真實面目。

  該負責人說,人們不禁要問,堅持這一立場和做法,如何能夠“維持兩岸現狀”?如何能夠“保持兩岸和平穩定發展”?否認“九二共識”,挑戰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法理基礎,搞“一邊一國”、“一中一台”,必將損害民族、國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動搖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石,就不可能有和平,也不可能有發展。

  中臺辦負責人表示,相信廣大臺灣民眾能夠看得清,什麼樣的政策和言行有利於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和增進自身福祉,什麼樣的政策和言行損害臺海和平穩定和自身利益。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