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朱會”後的三大觀察點
引言:5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了朱立倫主席率領的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引起了兩岸甚至全球輿論的高度關注。下面的這篇文章是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前副主任張宇韶,對“習朱會”及其對兩岸關係影響的獨家觀察。
一、大陸的戰略部署,將給國、民兩黨強大政治壓力
自“九合一”選舉重挫以來,國民黨政治行情一路下滑,深不見谷底。面對好整以暇與擅長選舉的民進黨,國民黨迄今仍無重量級“總統”候選人代表出征,顯見其2016選情的悲觀。北京選擇此一時機出手,主要在於釋出重要政治訊息:國共合作與“九二共識”仍是維繫兩岸和平繁榮與發展的重要戰略基礎,此一機制並不隨臺灣政局發展或政黨輪替有所改變;同時也說明臺灣任何政黨只要認同“九二共識”或願意以“一中原則”作為互信基礎,中共都願意與之交流互動。
中共的戰略表態將給國民黨與民進黨一定的壓力。對於國民黨而言,北京與之對話合作是出自於大局長遠考慮,而非單純挽救國民黨低迷選情,這也意味著大陸將不只是單純放權讓利釋放政策利多,取而代之的恐將是內涵類似“三中一青”的務實作為。
對於民進黨而言,即便蔡英文勝選,也必須嚴肅思考未來與北京建立何種政治互信,否則兩岸關係勢必受到衝擊甚至產生停滯。這也意味著蔡英文先前在兩次“中國事務委員會”所提及的“三個有利於、三個堅持”、“高雄模式開啟兩岸交流”與“維持現狀”等倡議並沒獲得大陸的認同。顯然民進黨必須更積極思考如何建構“雖不滿意,但彼此都能接受”的兩岸政治論述。
二、國共已開始反省現階段的兩岸問題
面對臺灣民心對於現階段兩岸關係的轉向,本次國共論壇已注意到這些聲音,並初步進行了反省檢討。
朱立倫在國共論壇提出兩岸交流必須要傳承、必須要深化及必須要普及等三項主要工作;俞正聲則提出繼續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續聚焦增進兩岸共同福祉、注意兩岸青年實現人生夢想及繼續推動兩岸各界人士廣泛參與等四點建議。這些建議其實都是針對現階段兩岸經貿交流的調整,特別是涉及“兩岸紅利”與“三中一青”等議題。
很明顯,朱立倫希望透過“出口轉內銷”的方式籠絡臺灣青年的政治認同,然而兩岸關係的發展,需要更深遠的戰略視野與專業技巧,審慎以對才能重拾人心,光靠“蜘蛛人”、“請叫我朱教授”或“不帶企業家與會”這種戰術性的做法實難奏效。
三、“習朱會”中,朱的論述保守有餘開創不足
延續國共論壇的基調,朱立倫在“習朱會”中仍強調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要讓臺灣參與更多的國際組織與活動,其中包括區域環境與區域經濟的相關組織,包括亞投行、一帶一路、RCEP等,更包括NGO非政府組織等。
此外,朱立倫對於深化“九二共識”的說法,集中于“求同尊異”與“強調國共關係不等於兩岸關係,但國共交流是兩岸交流重要的一環”兩個軸面。但這種說法恐將陷入兩難困境,一方面,此一論述邏輯太過於抽象籠統,並未達到外界預期的高度;另一方面,“求同尊異”之說必然被拿來與蔡英文所說的“和而不同與和而求同”相提並論,淪為模糊的效果。海峽導報特約評論員張宇韶(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前副主任)
[ 責任編輯:李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