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論中國抗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與作用

2015年08月06日 08:0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戰時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國之一,中國戰場是亞洲主戰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主戰場之一。但受冷戰影響,戰後70年來,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卻受到西方的漠視,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成為“被遺忘的盟友”,這是不公正的。

  1、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起來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國家,開闢了世界上第一個反法西斯戰場

  20世紀二三十年代,法西斯勢力相繼在義大利、日本和德國上臺,迫不及待地發動了侵略戰爭,企圖稱霸世界、奴役全人類。1931年日本法西斯發動“九一八事變”,揭開了侵華戰爭、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中國打響了抗日戰爭、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

  1937年日本精心策劃“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企圖在短時間內滅亡中國;中國則採用了“持久戰”戰略,將日本引入持久戰。中國建立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迅速形成了國民黨政府指揮的正面戰場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兩個戰場互相呼應,開闢了世界上第一個反法西斯戰場。

  在正面戰場,中國軍隊面對武器裝備精良的日軍,歷經太原會戰、淞滬會戰、南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重大戰役,重創日軍。據日軍作戰記錄記載,在上海作戰中,中國守軍的抵抗極其頑強,即使受到炮擊和包圍也不後退。在上海戰役中日軍死傷達4萬餘人。在臺兒莊戰役中,中國守軍決死奮戰,“頑強抵抗到最後”,戰壕中“屍山血河”,“睹其壯烈者亦為之感嘆”。是役殲滅日軍11984人。

  在敵後戰場,1937年9月,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在山西平型關戰役中全殲日軍1000余人,取得了七七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同年11月太原失陷後,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抗日武裝,先後挺進華北、華中、華南敵後建立根據地,開展抗日遊擊戰爭,到1938年10月,在華北和華中先後建立了晉察冀、晉冀魯豫、晉綏、山東、蘇南和江北6個抗日根據地,中共抗日武裝以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不斷消耗日軍的有生力量。

  2、中國戰場始終抗擊著日本陸軍主力,是亞洲反法西斯主戰場

  在正面戰場,國民黨政府數百萬大軍與侵華日軍對峙,牽制和打擊著日軍。1939年至1944年,日軍向正面戰場發動了一系列的進攻作戰,雖然中國軍隊敗多勝少,但仍在與日軍頑強相持。1943年到1945年,中國軍隊按照盟國的協定入緬作戰,歷經千辛萬苦,付出慘重傷亡,相繼解放了緬北和收復了雲南邊境地區,打通了滇緬公路。

  在敵後戰場,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抗日武裝,在華北、華中、華南敵後,以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打擊日軍,壯大自己。1940年8月20日,八路軍出動100余團的兵力,在華北敵後襲擊日軍,殲滅日偽軍2.5萬餘人,使日軍華北主要交通線全部陷入癱瘓,史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後日本大本營便將對華軍事作戰重點指向敵後戰場。從1941年至1943年,中共抗日武裝在反“掃蕩”、反“清鄉”戰鬥中成長壯大,使敵後戰場上升為中國抗戰的主戰場。1944年敵後戰場開始了局部反攻,1945年展開了全面反攻作戰,中共抗日武裝正規軍已發展到91萬人、民兵220萬人,是中國反攻的主要力量。

  中國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的相互配合,始終打擊和牽制著日本陸軍主力。據統計,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陸軍總兵力為51個師團,其中,在中國35個、在東南亞10個,日本陸軍近70%的兵力在中國戰場作戰,而用於太平洋戰場的兵力不足20%。

  3、中國抗戰有力地制約了日本的世界戰略,有效地支援了蘇美英等盟國的作戰

  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世界支援了中國,中國也支援了世界。中國的持久抗戰有力地制約了日本北進戰略、南進戰略、西進戰略、結盟戰略的展開,有效地支援了蘇美英盟國的反法西斯戰爭。

  日本的北進政策是以中國為基地攻佔蘇聯遠東地區。日本要進攻蘇聯必須先打中國,但由於中國的頑強抗擊,日本不得不將陸軍主力投入到中國戰場,無法將北進政策提上日程。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日本外相松岡洋右力主北進,配合德國夾擊蘇聯,但參謀總長杉山元反駁說,“現在,日本將重兵用於中國,(北進)實際上不可能。”1942年12月,蘇德兩軍在史達林格勒展開激戰,德國請求日本對蘇開戰,但日本因力不從心拒絕了德國的請求。中國抗戰的制約使日德各自為戰,無法進行戰略配合,成為有名無實的結盟,從而有利於反法西斯盟國對其各個擊破。

  日本南進戰略的對手是美英等國,目標是佔領東南亞和西南太平洋地區。1939年德國進攻波蘭,日本因無法從中國脫身,不得已宣佈“不介入歐戰”。1940年5、6月,德國擊敗英法聯軍,日本內閣決定將南進戰略提上日程,但由於中國戰場的牽制,遲遲不能付諸實施。1943年初,日本在太平洋戰場開始轉入戰略防禦,急需大量陸軍,但此時日本陸軍主力仍深陷於中國戰場,從而為美軍在太平洋的反攻創造了良好條件。

  日本的西進戰略是進軍印度、印度洋,在中東地區與德意會師,迫使英國屈服,再全力對付美國。1942年7月,日本陸海軍上奏天皇,決定將作戰重點從太平洋轉向印度洋。但同樣是因為日本陸軍主力深陷於中國戰場,使日本無力實施西進與德意在中東會師的計劃。

  4、中國努力推動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積極參與戰後國際秩序的重建

  “七七事變”爆發後,中國就積極開展結盟外交。但除了蘇聯之外,美英等國對日本採取了綏靖政策。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當天,中國建議中美英蘇等國成立軍事同盟,終於得到了美英蘇的響應。1942年1月1日,以美英蘇中為首的反侵略國家發表《聯合國家聲明》,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建立,中國的結盟外交終於有了回報,中國也被公認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國之一。

  中國與美英蘇一起參加了戰後國際秩序的重建。1943年10月,美英蘇中四國發表《關於普通安全的宣言》。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國發表了開羅宣言。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在雅爾塔會議上確認了籌備聯合國的原則,決定由美英法蘇中五國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上述盟國首腦會議做出的一系列決定、簽署的協議和發表的公告,搭建了戰後國際新秩序的框架。

  聯合國是維護戰後國際秩序最重要的國際組織,中國參加了聯合國從籌劃到成立的全過程。1943年11月開羅會議期間,中美兩國首腦討論了有關建立未來國際組織問題,建議成立由美英蘇中組成的四國機構負責聯合國總機構的籌建,後被英蘇認可。1945年4月25日,應美英蘇中四國邀請,50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舊金山召開會議,中國與美英蘇一起主持制定了《聯合國憲章》,規定了聯合國的宗旨、原則、權利、義務和主要機構的職權。6月26日,舉行了聯合國憲章簽字儀式,中美英蘇等國代表分別簽字,中國代表團成員、中國共產黨的代表董必武也在憲章上簽了字。同年10月24日,聯合國宣佈成立,中國正式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歷史雄辯地證明,中國與美英蘇並稱為反法西斯四大國是當之無愧的。二戰的勝利來之不易,是中國和世界各國千百萬人的犧牲換來的。為此,捍衛二戰勝利的果實,維護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的大好形勢,是中國和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

  (轉自8月5日《光明日報》,本報有刪節)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