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濟部長”鄧振中9日在臺北表示,簽署“海峽兩岸貨品貿易協議”(大陸稱“海峽兩岸貨物貿易協議”)是提升臺灣競爭力的一環;開放無可避免,只能務實看待、加強管理。
中國國民黨籍“立委”李貴敏當天在臺北舉辦“海峽兩岸貨品貿易協議公聽會”,邀請有關部門負責人及產業界代表、學者座談。
針對有學者質疑簽署兩岸貨貿協議對臺未必有利,鄧振中作上述表示。
他指出,為提升競爭力,全臺都在推動“生產力4.0”運動,兩岸貨貿協議是其中一環。
臺“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表示,臺灣目前完全沒開放大陸農產品進入寶島,而大陸對臺則開放逾90%,是“不對等關係”,臺灣佔盡便宜。他並指出,當局對農業提供很多補貼及照顧,這種“保護傘”對產業發展不利。
臺灣中鋼公司營業管理處處長韓義忠認為,臺灣可將服貿協議作為“敲門磚”,推動貿易夥伴將關稅降為零,以提高產品外銷的競爭力,這對臺灣的就業也有幫助。
當天共有10多位產官學人士在會上發言。多數人對簽署兩岸貨貿協議持正面態度,但也提到當局應該為可能受衝擊的產業提供完善的配套輔導。
臺“經濟部”提供的資料指出,評估顯示,兩岸簽署貨貿協議,將有利於臺灣整體GDP、進出口、境內投資及就業等方面提升,對臺灣整體具正面效益。
兩岸貨貿協議談判已進行12輪。鄧振中透露,下一輪正式會談預計於今年12月下旬進行。 (記者 陳小願 賈靖峰)
[ 責任編輯:高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