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倒數一個月,國民黨參選人朱立倫上午在中央黨部舉行“優質教育 合理公平 全齡教育”政策談話會。(圖/《聯合報》 胡經周/攝影)
台灣網12月15日訊 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及“立委”選舉,領導人部分,雖然只有三組候選人;但不分區“立委”部分,卻有高達18個政黨出來搶票。除了國民黨、民進黨和親民黨三黨之外,時代力量、綠社盟、新黨等都有機會跨過不分區門檻;由此觀之,領導人、“立委”產生“分裂投票”的情況,勢所難免。
臺灣《聯合報》分析指出,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來自於幾個原因:藍營方面,國民黨去年在“九合一”的慘敗後,黨內瀰漫失敗主義情緒,路線上也顯得左右失據。是要向深藍靠攏?還是維持務實路線?在此情況下,不同的主張者蠢蠢欲動。新黨來搶食大餅、軍公教自組政黨,都出自這樣的原因。
至於在綠營方面,雖然去年“九合一”大勝,但其實這樣的勝利,早已經超過民進黨原有的支援基礎。這多出來的部分,成分複雜,既有淺藍的不滿力量,又有深綠的“獨派”支援者,更有過去不投票的族群。許多打著“進步”名號的新政黨,就如雨後春筍般竄出。
報道指出,儘管在領導人部分,仍是主要政黨在競逐大位;區域“立委”礙于單一選區的殘酷性,小黨要出頭仍不太容易;但在不分區“立委”部分,分裂投票的結果,卻可能主宰未來的臺灣地區政黨政治生態,是仍維持兩黨政治,或者變成多黨政治。(台灣網 高旭)
[ 責任編輯:高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