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廷二號人物帕羅林一席“非常希望與期待教廷和中國大陸的關係有新發展及新氣象”的談話,再度在島內引發臺灣與教廷“邦交”是否生變的討論。有臺媒直言,蔡英文當局應關注的資訊,還是在兩岸關係。
教廷和中國大陸近日互相喊話,就改善關係釋放善意。8月27日,二號人物帕羅林稱,教廷希望能與中國大陸改善關係,雙邊關係轉暖將有益於全世界。隨即在29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中方對改善中梵關係始終抱有誠意,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並表示北京願意與教廷共同努力,繼續進行建設性對話。
這引起臺當局的焦慮。《聯合晚報》30日稱,臺“副總統”陳建仁預定9月2日出訪教廷,但教廷與大陸再傳醞釀建交的消息,“國安”和“外交”系統連日來都緊盯大陸和教廷的互動往來。陳建仁此行更被視為“固邦之旅”。臺灣“外交部”30日稱,臺灣和教廷“邦誼”源遠流長,多年來雙方高層及重要官員互訪頻繁,“對於教廷與中國大陸的對話及相關情形均有掌握,並持續密切關注相關發展”。有黨政高層稱,從目前掌握的相關資訊看,以教廷立場來說,改善對大陸的關係,是為了照顧在大陸的天主教徒權益,“目前為止,仍可確定我與教廷之間關係非常穩定……大家不必自己嚇自己,如果快斷交了,副總統還會去嗎?”將隨陳建仁出訪的臺“外交部次長”吳志中稱,如果教廷能找出臺灣和大陸都能同意的模式是三贏,但若梵中建交而和臺灣“斷交”就是三輸,因為教廷無法再照顧臺灣的教徒,臺灣失去“邦交國”,而大陸也變成打壓臺灣的國家。據了解,臺灣與教廷1942年“建交”,在馬其頓“斷交”後,教廷成為臺在歐洲唯一“邦交國”。
《聯合晚報》30日分析稱,與大陸關係正常化,是1987年和北京恢復對話以來教廷的一貫政策,29年來中梵建交的傳聞從未間斷。1999年,教廷國務卿蘇達諾曾向大陸喊話,只要大陸同意,教廷願馬上將大使館從臺北遷往北京,還強調“就在今夜,不必等到明天”。新教皇方濟各上任後即任命“知中派”的帕羅林樞機主教為國務卿。去年9月,他又表示,“在我看來,和中國這樣文化悠久並有許多機會造福人類的偉大國家做朋友,會是一大喜悅”。文章稱,大陸和教廷的關係能否突破,關鍵不在臺灣主觀意願,而是教廷堅持的主教任命權;雖然“中梵要建交不太可能一步到位;但我其他非洲、南太平洋和中南美洲友邦,中國一旦動手,就是突變式的崩解,拒絕九二共識的蔡政府若不能與對岸建立有效溝通管道,妥善運用有效資源鞏固與邦交國關係,外交挑戰將無休止”。【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雲峰】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