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12月13日訊 日前臺灣各大媒體不約而同刊載日本核災醬油入臺、被消費者吃下肚、各大賣場緊急下架的新聞;另一方面,由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發起的反核食“公投”聯署活動也正在各地展開,其迴響之熱烈超過歷次政治性“公投”的活動,即使被視為深綠執政的南臺灣縣市,也在短短幾天得到數萬民眾的支援,可見核災食品進口的問題已引起不分藍綠消費者普遍性的恐慌。
2011年311大地震造成日本福島核電廠核外泄事件,當時不只日本政府採取疏散居民,封閉災區、嚴密監控檢測的措施,即連災區農產品、飲水、土地都受到封鎖性的隔離,當時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考慮臺灣人民健康的前提下,宣佈禁止福島等5個日本核災地區的食品輸入。臺灣政策研究院資深顧問蘇進強在《中國時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沒想到新當局為增進臺灣地區與日本的關係,竟不顧民眾反彈與食品安全專業,宣布在11月12日至14日3天內召開10場公聽會,為開放核災區食品進口的“程式正義”反而激發民眾更多的疑慮,不少民進黨籍縣市長也率先反對。國際媒體更直指臺當局有意以開放核災區食品進口臺灣,換取日本對臺灣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支援與“FTA(日本自貿協議)”的談判,甚至以抗衡對大陸的經貿依賴,而蔡當局對這些合理的推論與報道,並未否認。
日前最新的民調顯示,6成以上民眾同意用“公投”決定是否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國民黨認同者有77.7%表達會參與,即使民進黨的支援者也有61.1%,時代力量支援者有65.1%。蘇進強表示,令人遺憾的是,相對於國民黨公職人員對核災食品的關注,民進黨民代卻無視于支援者對此問題的焦慮,甚且冷漠以對,這種泥陷在藍綠惡鬥的零和思維並非人民之福。何況,食品安全與消費者的健康豈有藍綠之別?何以國民黨能做的,民進黨就須退避三舍?
蘇進強說,開放福島核災地區食品進口與否,臺灣民眾、消費者的權益與食品安全絕對是不可替代的準繩。固然,福島核災區日本人民受到的災害值得同情,謝長廷到日本未久即到災區表達臺灣人民的關切,但人道救援或關懷災民與開放核災區不受消費者信任的食品卻不應混為一談,這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同樣地,不論是臺灣地區與日本漁權談判或是“FTA”,若以開放核災區食品入臺作為談判與否的條件或前提,即無異於未談就先簽署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了,何況是關乎島內民眾的健康,其嚴重性怎可文過飾非?
蘇進強指出,雖然臺灣人民對日本的各種產品接受度高,但日本民眾都不見得全盤接受核災區食品,日本政府又怎能以鄰為壑,將之作為與臺灣打交道的條件?若是如此,豈非變相侵略臺灣?而矢言為生民立命,以臺灣人民福祉為優先的蔡當局,如以開放核災區食品作為強化與日本關係的“快捷方式”,豈不是天大的荒唐?(台灣網 盧佳靜)
[責任編輯:盧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