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承認一個中國政策,印度卻採取和臺灣加強聯繫的策略”,據《印度時報》13日報道,從13日起,臺灣“立法院”3名女“立法委員”組成的代表團訪問印度,邀請者是印度國會的“印度臺灣國會友誼論壇”。不少媒體提到,印度與臺灣此次“議會級”交流發生在印度和中國在諸多問題上產生分歧的背景下。印度《經濟時報》13日稱,印度邀請臺灣“立法委員”來訪,可能引起中國不滿。《印度電訊報》稱,莫迪政府想要借此表明,他們也有“可報復的刺”。
據報道,臺方代表團由民進黨籍“立委”管碧玲率領,13日會見印度執政黨人民黨國會議員米納。《印度今日報》稱,臺方代表借機批評一個中國政策。臺灣“中央社”14日引述管碧玲的話稱,在臺灣與印度或其他國家發展“外交關係”時,因為中國因素,確實會受到許多干擾。《經濟時報》稱,訪問過程中,有臺灣“立委”向印度提及“升級臺駐印機構”問題。管碧玲還稱,在臺灣的“南向政策”中,印度不是“之一”,而是“最重要的一個”。
《印度電訊報》發表題為“德里下注臺灣”的文章認為,印度一貫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承認臺灣、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但近幾個月,在說服北京放棄經過巴控克什米爾的中巴經濟走廊失敗後,印度開始在領土問題上發難,莫迪政府想要借此表明,他們也有“可報復的刺”。
《印度時報》13日發表評論文章稱,東亞地區的地緣政治局勢處於一種不斷變化的狀態,將帶給印度一個戰略機遇。作者慶倖“印度的立法者們終於意識到了‘印度-臺灣關係’的價值”,雙方可在貿易、教育、科技等領域更多合作。但文章同時認為,這是一個敏感的關係,需要靈活處理。
印度問題學者錢峰14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問題上,印度一直算是大國中做的比較好的國家。自1950年中印建交以來,印度在臺灣問題上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不與臺灣發展官方聯繫。但在重視發展對華關係的同時,防範中國發展影響其戰略利益歷來也是印對華政策的重要考量。近年來,兩國關係雖繼續不斷向前發展,但圍繞印度加入核供應國集團、印巴反恐糾紛、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等問題,印度國內對中國的不滿情緒明顯抬頭,指責中國在上述問題上不支援印度、或“偏袒”巴基斯坦,損害了印度的國家利益。印臺進行“議員交流”這一“小動作”無疑是這種情緒的流露和反映。不難看出,印方部分人試圖以這種“打擦邊球”的方式增加與中國“討價還價”的籌碼,這將給中印關係健康發展帶來消極的影響。下一階段,莫迪政府在這一問題上的態度十分關鍵,有待密切觀察。 【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肖莫雨 環球時報記者 王盼盼】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