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不留?圖為臺灣中山大學內的“孫中山與國父蔣介石銅像”。目前臺灣中山大學已成立“銅像處理委員會”,處理銅像存廢問題。(圖片來源:臺灣中山大學網站)
台灣網2月22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以“孫中山”為名的臺灣中山大學,為了處理校園內“孫中山與蔣介石銅像”存廢問題,成立了“銅像處理委員會”。外界好奇,未來若成功“去孫又去蔣”,中山大學還能叫中山大學嗎?
據報道,位於高雄市西子灣的臺灣中山大學,其前身是國立廣東大學,由孫中山于1924年,將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廣東公立法科大學、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等三校合併改組而成。1925年孫中山病逝,1926年國立廣東大學正式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紀念中山先生。國民黨政權逃臺後,于1979年核定設置臺灣中山大學籌備處於高雄西子灣,翌年7月正式建校成立,並以孫中山誕辰11月12日為校慶。
“孫中山與蔣介石銅像”矗立在校園中心,代表臺灣中山大學成立的精神與歷史背景。然而去年5月20日政黨輪替之後,便傳出要求銅像移除的聲音。
《中時電子報》援引中評社報道,臺灣中山大學學務長楊靜莉證實,校方確實已成立“銅像處理委員會”,並透過各種管道如公聽會、線上平臺等匯集多方意見,處理校銅像的去留問題。楊靜莉稱,校方認為這個議題很適合當作臺灣中山大學師生、職工與全體校友一起參與校園公共事務的議題,因此成立“銅像處理委員會”準備一系列活動來討論這些問題,包括臺灣中山大學政治所教授廖達琪所建立的I-VOTER平臺,讓同學們發表意見,同時辦理論壇、公聽會,希望各方面的意見都能夠進來。
楊靜莉稱,學校將於4月5日(蔣介石逝世紀念日)在校內的西灣藝廊、也就是原來的蔣介石行館,召開記者會說明校方對銅像的處理方針。(台灣網 李寧)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