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18日報道 境外媒體稱,從2016年“5·20”之後,兩岸關係不斷降溫,過去馬英九執政時期大陸媒體對臺灣體育運動團隊的名稱,本來是以較友善的“中華臺北”,不過現在已陸續改回原來的“中國臺北”。近期央視的體育賽事轉播節目,從“中華臺北”,一夜之間全部改為“中國臺北”,其他陸媒也全部跟進,陸媒更稱“這是一種重大信號”。
兩岸關係“回到原點”
據臺灣《旺報》4月17日報道,多家陸媒16日以快訊推播方式報道,在近日舉行的一場乒乓球賽事中,大陸官媒央視悄悄改了對臺灣地區代表隊的稱呼,在4月10日及之前,央視的稱呼還是“中華臺北隊”,但從11日開始,央視開始改稱“中國臺北隊”。不只央視新聞改,包括大陸各媒體的官方微博微信發佈戰果時也都改稱“中國臺北”,在轉播比賽實況時,右下角的隊名標識,也全都更改。
報道稱,兩岸在1989年簽署中文名稱協議,臺灣的運動團隊和組織,在大陸所舉辦的正式運動賽會,官方文件中文名稱就是“中華臺北”。不過當時協議書並未規範大陸媒體,因此一直以來陸媒仍沿用“中國臺北”。直到2008年馬英九上臺,兩岸關係改善,北京奧運會開始,陸媒逐漸使用“中華臺北”,一直到蔡英文上臺後,兩岸關係變壞,又回到原點。
陸委會稱“不能接受”
據臺灣《旺報》4月17日報道,大陸官媒在亞洲乒乓球錦標賽時,將“中華臺北”名稱改為“中國臺北”,臺灣藍綠“立委”一致認為,大陸應該尊重臺灣參加身份,但藍委擔憂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綠委則批中國大陸此舉是“阿Q勝利法”。陸委會對此則表達抗議。
報道稱,國民黨“立委”呂玉玲16日受訪時表示,對於名稱上遭打壓,過去都有案例,“中華臺北”是臺灣參加運動賽事的唯一名稱,大陸應尊重臺灣參加身份。她強調,從這也可看出,自蔡英文當局上臺後,兩岸關係的停滯,造成雙方很多誤解與衝突,這只是一個試探的小動作,如果繼續僵持下去,絕非兩岸人民之福。
國民黨“立委”許毓仁表示,體育回歸體育,不應受政治干擾,對此予以譴責;但另一方面,此事也凸顯大陸對臺灣緊迫盯人,臺灣在國際社會的空間越來越小,大陸對臺手段更為強勢。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則表示,從北京奧運時大陸媒體稱臺灣“中國臺北”後,這已不是新聞,“一點也不驚訝”。他宣稱,臺灣應對相對溫和,不希望製造衝突,但也不接受任何“國格”被“矮化”。
臺灣外事部門表示,面對大陸方面屢就名稱等議題施壓,臺當局明確表達不能接受之立場。
臺灣陸委會表示,對於大陸媒體擅自改成“中國臺北”,臺方表達抗議,也絕對不能接受。
變稱引發各種猜測
據臺灣《旺報》4月17日報道,第23屆亞洲乒乓球賽在江蘇無錫舉行,有媒體發現,大陸央視報道比賽時,從原來的“中華臺北隊”改稱“中國臺北隊”。北京聯合大學臺研院副院長李振廣受訪表示,這類事件過去在陸媒報道臺灣體育賽事時常有,不需要過度解讀;不過,面對兩岸關係不佳,大陸對臺灣的國際空間也不再寬容。
李振廣指出,相較“馬英九時代”,兩岸關係和緩,臺灣的國際參與大陸往往都持以寬鬆態度,在國際空間上也會有一些包容;隨著臺灣民進黨當局上臺後,持續不願承認“九二共識”,自然大陸也不會再預留任何國際空間給臺灣。
報道稱,就目前臺灣國際參與程度,李振廣認為,大陸並沒有全面對臺灣施壓,但面對蔡英文當局對外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對內操作“去中化”,兩岸政治基礎一旦沒有得到確認,大陸必然在國際場合上,明確落實一中原則。
另據香港《東方日報》4月17日報道,臺灣的民進黨上臺後,兩岸關係持續緊張,近日更波及體育活動。在江蘇無錫舉行的亞洲乒乓球錦標賽,大陸官媒央視日前突將臺灣代表隊官方稱呼,由“中華臺北隊”改為“中國臺北隊”。
據悉,國際奧會1979年通過《名古屋決議》,恢復中國奧委會在國際奧會的權益,規定臺灣的奧委會英文名稱改為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大陸譯為中國臺北奧委會。
報道稱,1984年,臺灣奧委會接受決議,使用中華臺北奧運會旗及會歌。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陸媒把臺灣代表隊稱為“中國臺北”而不是“中華臺北”,結果引發爭議,臺灣方面認為有“矮化之嫌”,直至2008年7月下旬,陸媒才逐漸恢復用“中華臺北”的稱謂,令爭議平息。
4月10日,中國隊選手丁寧在比賽中回球。她以3比1戰勝中國臺北隊選手劉昱昕。新華社記者韓瑜慶攝
下一頁:央媒改稱“中國臺北” 臺陸委會跳腳:絕不接受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