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臺北6月12日電(記者汪奇文章利新)臺灣智庫“國政研究基金會”12日舉辦“為臺青找出路”座談會,邀請政商研界專家為解決臺灣年輕人面臨的低薪和高失業率等問題建言獻策。
統計顯示,2016年臺灣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時隔16年後再次突破“28k”(2.8萬元新台幣),但相較16年前實際僅增加100元新台幣。
在失業率方面,2005年至2015年臺灣失業率由4.1%降至3.8%,但居各年齡層失業率最高的20至24歲人群,失業率卻由10.3%升至12.6%。今年4月,20至24歲的年輕人失業率為12.01%,相較于一年前的11.9%有所上升。值得注意的是,該年齡段失業率長期是臺灣整體失業率的三倍左右。
臺灣“國政研究基金會”召集人陳雄文表示,臺當局推行的“一例一休”政策,導致企業成本增加,隨之“臨時工”和“派遣工”等“非典型就業”人數增加,而此類就業工資較低,雖然表面上失業率可能會下降,但都變成“清貧一族”,這是需要及早正視的一個問題。
國民黨民意代表許毓仁表示,臺當局當初到處開“青年支票”,利用對青年的承諾贏得選舉,然而上臺以來並未將青年問題擺在優先位置。此外,年輕人對臺當局推行的“前瞻計劃”大打問號,決策倉促、以交通換工程等因素,很難對年輕人就業和成長有很大幫助。
國民黨民意代表柯志恩則表示,臺當局當初提出了很多“青年好政”,但實際很難落實。“為什麼我們的年輕人現在大部分都從事行政和服務業,因為當局開出的‘藥方’還是無法解決年輕人特別是在校學生學和用的落差問題。”
臺灣“國政研究基金會”研究員黃心華說,當局能否把經濟發展起來是解決年輕人就業的一大關鍵,而經濟發展需要結構調整,需要當局的產業政策,但“前瞻計劃”目前很難改變產業結構。
臺灣法律專家蔡玉玲說,在創新創業方面,當局應該更多地鬆綁,讓大家有機會嘗試新領域;管理部門和法律架構應該提供創業團隊減少成本的窗口。此外,臺灣年輕一代和上一輩的溝通交流也還不夠,“面對未來嚴峻的挑戰,如果有機會讓兩代人更多的合作,我相信有一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臺灣惟理會計事務所負責人李維仁表示,從自己作為創業者和服務對象多為創業者的角度來看,當局需要簡政便民,讓創業團隊開源節流,給企業更多的開放和鬆綁。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