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行政院長”林全日前接受日本媒體專訪時提到,大陸講的一中原則是要消滅“中華民國”,這是臺灣大多數人不會接受的。對於這種說法,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唐德明批評稱,林全腦袋不清,邏輯有問題,難怪“治國無方”。民進黨主張“臺獨”黨綱,要去中國化、去蔣化、去孔子化,民進黨的終極目標才是要消滅“中華民國”。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林全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表示,對岸說臺灣與巴拿馬“斷交”是一中原則的實現,“那代表大陸所講的一中原則就是要消滅中華民國”。如果一中原則是消滅“中華民國”,這個一中原則,臺灣大多數的老百姓是不會接受的。林全在專訪中還稱,希望能跟中國大陸維持非常好的經濟關係,包含過去所看到的ECFA的簽訂,或是其他更進一步的降低雙方貿易障礙的措施。林全還希望日本邀請臺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
林全對一中原則的理解,遭到國民黨方面的批評。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洪孟楷表示,臺灣的“邦交國”是與“中華民國”“建交”,“斷交”後改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就是“一中各表”基礎;目前還有20個“邦交國”承認“中華民國”而不與大陸建交,若無一中原則,這些“邦交國”怎不跟大陸建交?又為何大陸175個“邦交國”不與臺灣“建交”?洪孟楷說,“中華民國”沒有被外在消滅問題,只有自己走不出框架,無法參與國際組織時的困境,而這才是身為“中華民國”最高行政首長的林全,最應該關注的問題。而林全搞不清現狀,說法本末倒置,令人擔憂。國民黨主席當選人吳敦義稱,“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有點模糊但能平衡,讓兩岸維持和平發展,這是最好的主張,“其他各種奇談怪論,聽聽就好”。
《旺報》稱,林全這話似是而非,只要以馬英九執政時期來對照就能看得明白。馬英九執政時與北京有“九二共識”基礎,兩岸沒有“外交戰”,臺灣還能參與部分重要的國際會議,馬英九依然是“中華民國總統”,“中華民國”沒有“被消滅”的問題。現在的兩岸癥結是民共沒有政治基礎,並不在於“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誰的比重更多。林全著墨于“大陸所講的一中原則”本來就對臺灣不利,以此避開民共毫無互信的核心問題。
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2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中原則是國際社會共識,這既是現實,也是未來趨勢,在國際場合的一中原則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在兩岸關係層面上,為了不要爭論誰代表中國、一個中國的具體內涵是什麼,我們現階段堅持“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待時機、條件成熟時,兩岸可進行政治談判,討論誰代表一個中國、一個中國的具體內涵是什麼。
倪永傑表示,我們講一中原則,現階段不是消滅“中華民國”,而是給現在的臺灣當局保留空間。一中原則對“臺獨”不利,封殺了“臺獨”的空間。但對“中華民國”來說,還是有模糊的存在空間。倪永傑認為,林全現在是想打模糊戰,想讓民眾對一個中國的話題感到混亂,誤以為一中原則是沒有出路的,“中華民國”都沒有了,以此挑動島內民眾的反中情緒,其實,真正想消滅“中華民國”的是“臺獨”分子。
大陸國臺辦副主任鄭柵潔24日在“兩岸(昆山)產業合作論壇”上表示,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根基。根基遭到破壞,兩岸產業合作勢必受嚴重影響,可能停滯不前,甚至出現倒退。
對於林全表達期望加入TPP,《日本經濟新聞》稱,臺灣雖然表達參與TPP的意願,但在美國宣佈脫離TPP之後,看不到臺灣加入的機會。部分TPP會員已經表達了對中國加入TPP的期待,會員對“TPP11”的形式也存在不同的看法。要加入TPP必須取得所有會員的同意,臺灣想要參與進來不是一件易事。
“林全說瞎話”,“中時電子報”25日發表“中時快評”稱,林全說要與大陸維持好的經濟關係,所以接受過去簽訂的ECFA,希望進一步提出降低雙方貿易障礙的措施。問題是臺當局不接受“九二共識”,才讓兩岸關係生變,綠營持續的“去中”政策,更被大陸視為不友善,試問這種做法,如何期待兩岸維持“非常好的經濟關係”?至於想兩岸有“進一步降低貿易障礙的措施”,應該是指類似兩岸貨貿協議,但以目前民共互不信任的關係,及兩岸經濟實力對比下,大陸已無意願。而且林全似乎忘了,2014年談判已接近完成的貨貿,就是終結在綠營手上。文章稱,明眼人都知道,林全這是在說“瞎話”,所行和所為背道而馳,蔡英文當局充斥著類似的“瞎話”。
“兩岸僵局未解,甭想芝麻開門”。臺灣《中國時報》25日評論稱,兩岸關係惡化,讓臺灣在國際經貿舞臺持續邊緣化,蔡英文當局卻仍終日期待美、日關愛眼神,以為只要喊話,世界經貿就會芝麻開門,就是不願正視改善臺海情勢,是打開大門的關鍵。緣木求魚,終而落得此刻一籌莫展的困境。
臺灣《聯合報》25日稱,兩岸關係未能和平發展,什麼前瞻願景都只是畫餅充饑,歸根結底,蔡英文當局當前最大的難題,還是猶如燙手山芋的兩岸關係,否則就算是林全如此厲害的經濟舵手,也無法為臺灣經濟找到解方。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魏允平 環球時報記者 畢方圓】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