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立院”趕考逃不過兩岸論述 臺媒:兩岸立場是他非轉不可的“發夾彎”
【環球網綜合報道】臺灣“立法院”新會期22日開議,新任“行政院長”賴清德循例必須提出施政報告並備詢。然而,兩岸關係依舊是“新內閣”最大挑戰,對於“親中愛臺”的論述,也是賴清德要面對新會期的必考題。
臺灣“中時電子報”20日發表評論稱,此次“立院”大考,在年金、黨產、前瞻等議題扮足“黑臉”的林全下臺後,賴清德的“白臉”“內閣”上路,第一項禮物就是軍公教加薪,緊接著就是針對企業界呼籲的“一例一休”、“五缺六失”提出應對方案。但賴清德面對的最大挑戰,也是各界有興趣的問題,恐怕不只是內政,而是兩岸。
評論稱,賴清德曾經公開主張支援“臺灣獨立”,還批評ECFA衝擊臺灣經濟,這些都是接下來各方檢驗賴清德兩岸立場的重點。一日為“鷹派”,不等於終身是“鷹派”,賴清德的兩岸立場也不是不曾調整,最近的例子就是,他不久前拋出的“親中愛臺”。可惜的是,賴清德在拋出後,並未能堅持這樣的主張,在“獨派”與輿論的壓力下,又退縮回支援“臺獨”的立場。
因此,立場的轉變是賴清德在“立法院”必被質詢的題目。對此,評論中寫道,給賴清德的建議是,對的“發夾彎”該轉就要轉,而兩岸立場就是賴清德非轉不可的“發夾彎”。賴清德以前只是地方首長,喊喊“臺獨”也沒人真當其有能力做到,如今已經成為“行政院長”,就必須更務實、也更負責任。
對於目前臺灣現況,評論指出,放下各界常討論的“外交”、政治,單看兩岸關係對臺灣經濟面的影響。排除陸客來臺減少的影響,蔡英文曾信心滿滿地表示:臺灣“正告別停滯”,假設這句話是對的,下一個問題是,“告別停滯”的動力從何而來?
評論中還對比了兩岸貿易情況,扣除對大陸的貿易,臺灣呈現巨大的貿易赤字,而在臺灣對其他地區的貿易逆差增加的同時,對大陸的順差卻是逆勢上揚。因此,民進黨上臺後,不論兩岸關係如何僵固,大陸方面並沒有去干擾兩岸的經貿交流。
而這一結論對賴清德而言,既是“喜訊”又是“警訊”,評論稱,如果賴清德發言不慎,特別是在“臺獨”這個大陸絕不會接受與妥協的立場上,一個不當,就有可能造成包括政治、軍事,乃至經濟的連鎖反應。
所以對賴清德,評論中給出了兩個建議。在消極面,希望賴清德不要再次說出“主張臺灣獨立”等論述。積極面上,希望賴清德應積極地提出有別於過往“鷹派”“臺獨”立場的兩岸新論述。
最後,評論還提醒民進黨和賴清德,唯有兩岸關係舒緩,臺灣的經濟才能掙脫窒息,“外交”、“國防”也才有喘息的空間,“立法院”新會期是賴清德的機會之窗。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