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臺灣大學舉辦的“2017中國新歌聲—上海·臺北音樂節”活動因學生和“獨”派團體衝入會場鳴喇叭、撒冥紙鬧場而被迫喊停。一場好好的兩岸音樂盛宴,在政治勢力的粗暴干擾下夭折。臺灣《中國時報》就此發表題為《民粹搞破壞 自毀臺灣軟實力》的署名評論文章,指出這不僅是民粹的極端表現,更凸顯部分臺灣民眾面對兩岸交流時嚴重缺乏自信,自己毀掉臺灣原本佔據優勢的軟實力。文章摘編如下:
雖然陸委會在事後表達支援兩岸文化交流活動的態度,表示臺大校園和學生之間的問題應由學校與學生好好溝通、理性解決。但在臺大現場抗議過程中,明顯出現政治勢力的介入和無限上綱。現場出現“獨”派團體衝上舞臺,高舉“臺獨”旗幟,高喊“統戰無所不在”之類的政治口號,將這場音樂交流活動塗抹上“統戰”色彩。
原本單純的音樂演唱會,被別有用心的媒體、“臺獨”團體給破壞,不少趕赴現場想聽歌的歌迷只能無奈離開。兩岸年輕歌手也失去珍貴的表演舞臺。
這事件至少給臺灣社會和兩岸關係兩大啟示。首先,什麼年代了還有人繼續扣“統戰”帽子,扭曲、醜化兩岸交流,只為遂行特定政治目的。臺灣年輕人真有這麼容易“被統戰”?“獨”派團體對我們的下一代竟毫無信心,認為大陸在臺灣舉辦這樣的活動就能讓臺灣人產生更多“中國認同”?
這些民粹搞破壞的團體真正目的只想阻撓兩岸正常的民間交流活動,就像有學者說的,這些人口中的“統戰無所不在”,其實是“兩岸交流遭政治干擾無所不在”。如果在校園開唱就是“統戰”,未免太低估臺灣人的政治智商和格局。
其次,流行音樂和文化娛樂本來就是臺灣的強項,是臺灣軟實力延伸到大陸的最佳證明。從早期鄧麗君風靡大陸社會,到現在大陸許多歌唱選秀節目都能看到相當比例的臺灣評審、歌星的身影,足見臺灣音樂對大陸的影響力。這是臺灣的榮耀,也是臺灣在大陸最能展現驕傲的一面。
既然臺灣在華人地區的流行音樂具有一定優勢,為何臺灣人自己要搞破壞,放任民粹惡意撕裂兩岸情感,同時毀掉展現強大軟實力的機會和舞臺?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