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
香港“中評社”報道,大陸知名臺灣問題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最近訪美時對今年以來臺海兩岸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進行回顧和評點。談到“太陽花學運”,他稱阻撓封殺服貿協定是“真正害了臺灣”;說起大陸提出的“一國兩制是實現中國統一的最佳方式”遭臺灣拒絕,他反問:不同意“一國兩制”,難道希望一國一制?他表示,大陸並非急著要統一,但前提是堅決反對“臺獨”。
朱衛東首先做出大勢判斷,他認為,影響中國統一的戰略環境仍在量變積累中,而沒有發生質變;客觀上有利於統一和不利於統一的因素都在增長,但有利因素增長的速度和幅度遠快於不利因素。
朱衛東說,在實力對比上,中美實力差距在縮小,兩岸實力差距在拉大,對統一有利的趨勢還在強化中。在政策層面,2008年以來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政策卓有成效,但需要更多時間才能釋放更多政策紅利。從民心上說,臺灣島內主流民意除了統獨之外,形成了希望兩岸和平合作雙贏的主流民意。當然大陸方面也看到,多數臺灣民眾希望“維持現狀”,並認為不少臺灣民眾在臺灣前途問題上仍有誤解和認識偏差。
接著朱衛東回顧了今年初以來影響兩岸關係發展的主要事件。他承認,兩岸關係發展始終受島內週期性選舉政治的影響和干擾。臺灣即將進行的“九合一”選舉和2016年選舉,對兩岸關係會有很大影響。大陸方面希望兩岸和平發展的大局不變,因此同意臺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2月11日訪陸,讓主管兩岸事務的官員建立機制化、常態化的聯繫。2月18日大陸領導人見連戰,比較全面地談大陸對臺政策,提出“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中國夢是兩岸共同的夢,臺灣前途寄于中華夢,提出要與臺灣老百姓交心,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強調反對“臺獨”和“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穩定的基石。
3月份太陽花學運令兩岸關係風雲突變,朱衛東認為,這表面上是學運,實際上背後推手主要是民進黨,是以學生為先鋒,以反服貿為藉口,以“反馬反中”為目標的社會運動。他說,這場運動鬧得這麼大,原因是民進黨的“操弄”,沒有馬王之爭的放縱和國民黨內部的不團結,學生也鬧不了那麼大。其次是島內有反馬土壤,是臺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在區域經濟一體化中被剝削感,無奈無力的渲泄。
朱衛東指出,這是兩岸關係2008年以來快速發展遭遇的第一個大衝擊,折射出的問題和動向值得思考,反映了島內“反馬反中”情緒,對大陸存在偏見和誤解,對兩岸關係過快過近發展的擔憂和恐懼。
朱衛東認為,這一運動最壞的結果就是“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這將使民進黨和“臺獨”人士掌握了阻礙兩岸關係發展的“剎車皮”和制衡工具。
“表面看學生鬧得起勁,實際上是真正害了臺灣。服貿對臺灣經濟絕對有好處,在臺灣經濟被邊緣化的今天能拉抬臺灣發展,但你停了,大陸不可能等你,大陸的兩岸經貿政策是同等優先,適當放寬,我白給你,你不要,而大陸的大門是對外開放的”,朱衛東如是說。
回顧6月份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訪台,朱衛東表示,兩岸事務主管部門機制化平臺由此完全建立起來,表現出大陸方面的自信大度,相信臺灣跑不掉;兩岸關係發展即便民進黨上臺也很難阻斷,顯示大陸對臺政策的包容心。“我們不是急著要統一,而是堅決反對臺獨,其他慢慢發展”,朱衛東說。
談到“習馬會”破局,朱衛東指出,其實馬英九去年7月就透過《亞洲週刊》單方面拋出要參加APEC的意願,這反映了馬對大陸政策的認識有偏差。朱衛東9月份在中評網發表文章《以同理心來審視習馬會》,提出APEC“習馬會”不宜,大陸發出的信號早就非常明確。他分析,以臺灣政治的複雜性,特別是隨著臺灣選舉季來臨,以後進行“習馬會”的可能性也不大。
朱衛東認為,9月26日大陸領導人會見臺灣和平統一團體參訪團,傳達的訊息有兩大意涵,第一是統一與民族復興的關係。中國統一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實現,統一是中國強盛的副產品,中國強盛了,統一條件會更優越,機會更大,大陸不提時間表,而是和平發展,邁向統一。
第二是再次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大陸對臺政策的基本方針。朱衛東指出,大陸提出“一國兩制”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大陸領導人說“我們認為一國兩制是實現中國統一的最佳方式”,所以強調“我們認為”,就是沒有強加給臺灣的意思,“你不同意一國兩制,拿出你的方案來談嘛”,朱衛東說,“一國兩制”被臺灣污名化。他反問:你不同意“一國兩制”,難道希望一國一制?難道希望臺灣實行大陸的制度,不會吧?難道你想讓大陸實行臺灣的制度,可能嗎?
這位研究兩岸關係已近30年的大陸專家強調,對大陸對臺政策的評價要有戰略眼光。如果民進黨重新上臺,某些有統一急躁症的人或許會認為大陸對臺政策失敗。他認為,大陸因素只是影響臺灣問題的因素之一,還不是決定性因素,兩岸實力拉大,但沒到予取予求的程度。要經過一兩個反覆的週期,要看總的趨勢是否對頭,只要是對臺灣老百姓有利的事情,對民族復興有利的事情,大陸都要去做,而且好事要辦實。
朱衛東最後表示,大陸對臺政策的特點是,有關國家長遠發展和民族整體利益的原則問題,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堅定不變的,每屆領導人在具體問題上會有所調整,並非一成不變的僵死教條。未來兩岸的統一一定是在一中框架下平等協商談出來的雙方妥協的結果,不是一方關起門來一廂情願設計好,再強加給另一方,但前提是不能搞“臺獨”,在統一之前有兩岸和平發展的階段,希望雙方擴大共同點,減少和化解分歧,先把盤子做大。
[ 責任編輯:高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