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政策研究基金會安全組召集人林鬱方19日痛批蔡英文當局的千億新台幣戰機研發計劃不切實際,簡直是“鏡花水月”。(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台灣網10月19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臺灣政策研究基金會安全組召集人林鬱方19日痛批蔡英文當局的千億(新台幣,下同)戰機研發計劃不切實際,簡直是“鏡花水月”。
林鬱方指出,蔡英文在領導人選舉投票前的2015年10月29日,對外公開發表防務產業政策,宣示若民進黨在2016年順利執政,防務產業政策將以“發展航太工業”、“發展船艦工業”和“發展資安產業”為三大重心;在“發展航太工業”部分,則包括“啟動下一代戰機的研發”等計劃。
林鬱方表示,根據蔡英文自己擔任董事長的“新境界文教基金會”,于2014年10月公佈的“防務政策藍皮書”第七號“振興核心防務產業”報告中,明確表示“(戰機)自我研製期程約需7年,研發成本約在800至1000億元,每年平均約需投資114至143億元,約可在研發計劃啟動後九年進入量產階段”。
林鬱方指出,民進黨宣稱將在7年內、以1000億成本完成性能足以與新一代匿蹤戰機抗衡的“下一代戰機”的原型機,恐怕是樂觀到“不切實際”的程度。以歐洲戰機公司的EF-2000多用途戰機為例,英國、德國和義大利雖然早在1985年就開始推動“未來歐洲戰機”計劃,但即使是這幾個防務工業大國攜手合作,第一架原型機出廠已經是九年後的1994年,正式量產更等到2003年。
林鬱方說,在研發成本部分,先進的新一代戰機之研發成本早已大幅提升,例如美國F-35的研發經費早已超過千億美元(3萬億新台幣),連美國都無法獨立支應,必須尋求日本等盟邦共同參與。前述的EF-2000多用途戰機,也是由英國、德國、義大利,後來又加上西班牙等四國,共同分攤龐大的研發經費,才得以完成。
林鬱方表示,就算前述計劃可行,重返執政舞臺的蔡英文當局顯然也沒將“下一代戰機研發”當回事。2017年防務部“軍事投資”預算僅編列880億,比2016年的983億,大幅減少103億。且2017年“軍事投資”預算中,能用於“新增案”者僅約80億元,又要分給約40個新增案。使民進黨選前所宣稱的“每年平均約需投資114至143億”,根本形同“鏡花水月”!(台灣網 高旭)
[責任編輯: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