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五個城市12月25日正式升格,獲勝當選的五市新市長郝龍斌、朱立倫、胡志強、賴清德和陳菊分別在上午宣誓就職。
各畫美好願景
臺北市長郝龍斌就職演說中表示,未來將全力推動“市民年輕化”、“城市建設年輕化”和“市政服務同步年輕化”3個政策,開啟臺北市邁向國際新局面。
“預期未來4年任期中,沒有一天是週末假日,每一天都為新北市的發展打拼。”新北市長朱立倫說,他將落實當地就業、就學、就養及樂活等政見。
臺中市長胡志強指出,生活中除了藍、綠,更重要的莫過於象徵是非的“黑”與“白”。大家應該堅持“黑白”一定要超越“藍綠”,臺灣才有光明前途。
臺南市長賴清德認為,這次臺南市升格是讓大臺南轉型的契機,臺南有自己的特色及方向,“應以一貫悠然步調走出府城美妙的腳步”。
高雄市長陳菊說,高雄即將開啟“行政零距離、資源零落差、發展零阻隔”的新時代。
擔心“諸侯效應”
為提升城市競爭力,臺提出“五都”行政區域劃分,即原臺北縣、臺中縣、臺南縣和高雄縣走入歷史,歸併成立新的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和高雄市,加上原臺北市共五市,並由當局直轄。最新統計顯示,五市佔有全臺人口近60%,相應大致獲得臺當局六成統籌款,可謂舉足輕重。
五市市長履新,一派喜氣洋洋。表面看似成功,但問題也接踵而來。
雲林、嘉義、宜蘭和屏東4縣負責人22日聯袂赴臺“立法院”,要求財政分配不應獨厚五市,應多重視農業縣。嘉義縣長稱,五市的統籌分配款增加是錦上添花,但窮縣目前要擔心的卻是明年能否活得下去。
除了佔有當局大量財政資源,五市舉足輕重的地位也讓一些島內輿論擔心“諸侯效應”的出現。島內普遍認為,五市升格可以說是臺當局與地方關係重新洗牌的起點,胃口大開的五市搶食財政分配大餅、地方政治精英的權力歸屬以及五市叫板當局等情況,都將挑戰當局。
整合關係民生
五市升格、市長履新面臨的另一大難題是路名重復,像合併後的臺南市,光中山路就有19條。臺南市政府民政處人員說,光是想到未來的整並工作——包括變更道路指示牌、家戶門牌、身份證及戶口簿等——就讓人頭皮發麻。
同樣令人頭痛的還有學校“撞名”問題。像合併後的臺中市有2所高中、9所國小的校名相同。有些同名學校各自堅持,不肯退讓。此外,按照規劃,新五市各市小區應該進行重新整並,但人口多的大區不願被切割,小區則不願被吞併。當中牽涉到市民對地方的鄉土情感及歷史記憶,大家都不想讓家鄉原來的地名消失。
對普通民眾來說,如果身份只是從“縣民”變成“市民”,熱情自然不會太高。一些上班、上學的通勤族感受最深——縣市都要合併了,兩地公交車路網仍未接軌,各跑各的線,讓他們疲於奔命。不少臺北市民抱怨,鄰近的新北市升格帶動房價上漲,臺北市房價也跟著飆升。
如何面對升格整合後的種種民生問題,將考驗當局和新任各市長的智慧與決心。(記者 王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