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推舉一個代理黨主席本不是什麼新聞,然而蔡英文“三顧茅廬”頻頻勸進卻不能不說是一個新聞。作為看守性過渡人物的代理黨主席,本應靜待新主席的接任,而陳菊代理黨主席後即成立“黨務改革小組”,討論民進黨組織、路線和政策改革引人注目。這些小事,看似平淡,然管中窺豹,卻見端倪。
首先,不能不說請陳菊出山代理黨主席充滿著政治盤算。
眾所週知,蔡英文這個富家大小姐有著學者的執著,她在帶領民進黨從2008年低谷走出後就有著“世代交替”的理想,這也就給了“英派智囊們”相當的夢幻空間。推陳菊擔任代理黨主席,就有進一步勸進她當黨主席的可能性。陳菊一旦將重心移往臺北的“中央黨部”,南部高雄就給了他們趁勢崛起的空間。對蔡英文本人來講,一方面她對陳菊確實也存有敬仰之心,另一方面用陳菊抵擋一陣蘇貞昌,給自己的團隊擴大空間,為自己2016年捲土重來留下足夠的韻味也不失為一條好路。蔡英文們本來希望坐山觀虎鬥,冷眼旁觀黨內派系鬥爭,但是其粗糙而留有重痕的操作,或許已經得罪了某些派系、某些人物。這也給未來蔡係在黨內的合縱連橫留下了摩擦的種子。
同時,謝長廷為了種種盤算也希望由陳菊來代理主席,其中不言而喻的就是謝係管碧玲有參選2014年高雄市長的打算。
對陳菊而言,完成外甥李昆澤競選“立委”的利益交換後,就剩下2014年高雄市長的繼位問題。就其本意來看,自然是希望自己的人馬繼任高雄市長。但是,起碼到今天為止,她的人馬恐怕還沒有實力抵擋楊秋興的進攻。因而,她在蔡英文答應按照她的意思對“敗選報告”兩岸關係的政策路線檢討後接任代理黨主席,這是她作為“超級大黨工”的必然思路,也是為高雄進一步發展和大陸的關係作出善意表達。當然,她在接任代理黨主席的同時,一劍封喉地表達了自己要繼續競選2014年高雄市長的意圖,絕了“英派智囊們”的心。
其次,公開進行“黨務改革”是無為而治的高明之舉。陳菊上任伊始就表明自己願意做“桶箍”,搞好黨內團結。黨務改革頭緒繁多,幹了就得罪派系。幹不如不幹。比如,下一任黨主席延期問題、重建地方三級黨部問題,這些大家幾乎都有共識,相對好處理。其他比如“人頭黨員”問題、黨公職人員初選機制問題則該提出的提出、該討論的討論,未必一定有結論,可以揣著明白裝糊塗。
陳菊留任了蔡英文的黨工,讓他們延續蔡英文的思路,繼續推動“蔡式”改革。黨務改革小組也由青壯年出任,但是他們幹活也要向各派系的老領導請示工作。這些舉動告訴各派系,她擔任代理主席期間民進黨黨務穩定、沒有空窗運轉,但是她的角色相對超脫。陳菊明白,民進黨痼疾難以解決,鞏固自己的力量並伺機後動才是最佳的選擇。
當然,陳菊進行黨務改革,有著更複雜的原因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這要看她的“後中先”怎樣具體運作。因而,陳菊的“黨務改革”只能是雷聲大、雨點小、成效不大的那一種,而不是兩岸政策或其他方面根本調整的那一種。(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 朱松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