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汪辜會談20年 兩岸“深水區”協商大陸釋積極訊息

2013年04月27日 08: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汪辜會談20週年前夕,原臺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長女辜懷群在臺北接受中新社記者獨家採訪。圖為辜懷群抱著她2005年策劃出版的《勁寒梅香——辜振甫人生紀實》一書。中新社發 董會峰 攝

  二十年前的今天,時任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與時任臺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舉行會談,寫下兩岸關係史的濃重一筆。如今,兩岸協商邁向機制化、常態化,在未來兩岸關係“深水區”如何順勢而為,大陸方面釋放了積極訊息。

  探索:邁開“歷史性的一步”

  1992年,海峽兩岸海協海基兩會達成共識,都表明“努力謀求國家統一”、“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基本態度,“九二共識”成為兩岸求同存異的典範,也成為開展商談的政治基礎。

  在此背景之下,汪辜會談一年後登場。此次會談開啟了兩岸新局,探索了兩岸溝通協商交流的機制化,會談並達成《汪辜會談共同協議》、《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和《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四項協議。

  汪辜會談是海峽兩岸授權的民間機構最高負責人之間的首次會晤,也是海峽兩岸高層人士在長期隔斷之後的首次正式接觸,是兩岸走向和解的歷史性突破,是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儘管這次會談只局限於民間性、經濟性、事務性和功能性的範圍,但其本身所具有的意義及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引起臺灣島內的高度重視和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

  此後,雙方又舉行了20多次不同層級的商談,汪道涵、辜振甫並於1998年10月在上海舉行了“汪辜會晤”,拉開了兩岸政治對話的序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26日表示,汪辜會談彰顯了“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協商基礎的重要地位,其揭示的以對話取代對抗、以協商促進合作的精神,依然啟迪著兩岸關係的現實和未來。開展協商談判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們真誠希望兩岸雙方繼續積極促進兩岸協商不斷取得新成果,共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鼓舞兩岸同胞團結攜手,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辜振甫遺孀辜嚴倬雲回憶說,現在回頭看20年前,“我以為最值得重視的是,兩岸經過坦誠接觸,兩岸人民更加互相了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北京聯合大學教授劉紅在解讀汪辜會談“歷史性一步”時認為,“九二共識”政治基礎的確立是題中之義,另一個體現在達成四項協議,這對後來兩岸交流起到很大促進和保障作用,所以兩岸交流很快就進入一個新的高潮。

  北京大學臺研院院長李義虎對中新網記者指出,汪辜會談意義在於,在兩岸長時間對峙、沒有來往之後,啟動了對話和談判,有對兩岸關係重要推手的作用,推動了兩岸關係向前、向更深的境界邁進。

  傳承:兩岸溝通協商交流機制化

  歷史進程難免出現插曲。1999年7月李登輝拋出“兩國論”,致使兩岸兩會商談被迫中斷。陳水扁掌控臺灣當局之時,由於臺灣方面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兩會商談仍然未有恢復。

  2008年,隨著臺灣政局發生重大變化,兩岸關係步入和平發展的新階段。停滯多年的兩岸兩會領導人會談得以重啟。自此,兩岸兩會商談在汪辜會談的基礎上,邁向更為制度化、常態化,呈現更為宏大的格局。

  迄今,復談後的八次兩岸兩會領導人會談簽署18項協議,就便利兩岸人員直接往來接觸、推進兩岸經濟合作等事關民生的重大議題“謀篇佈局”、“播種收穫”。正因此,兩岸多領域、多層次交流合作的局面漸趨深化。

  汪辜會談所探索的兩岸溝通協商交流機制化,如今也不僅限于海協海基兩會商談。劉紅表示,兩岸兩會對話機制的確立是從汪辜會談開始的,今天兩岸對話機制不光是海協海基兩會,其他各個方面、各個領域行業的對話機制都已經開始了。

  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海峽論壇等兩岸交流平臺每年都舉辦活動,臺灣一些重要政黨的高層人士也時常參訪大陸。兩岸溝通協商交流機制的擴寬,即是兩岸關係良性發展的體現,也是兩岸關係後續推進的保障。

  開拓:“深水區” 如何順勢而為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經進入鞏固深化期,也有人形容為“深水區”。兩岸之間的溝通協商、交流合作如何順勢而為,引人關注。

  在汪辜會談二十週年之時,大陸方面26日舉行了紀念活動,臺灣有關方面也會予以紀念。回望歷史,是為汲取兩岸關係前進的智慧與動力。大陸方面借此釋放了積極訊號。

  26日,海協會在北京舉行第三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總結2008年6月以來第二屆理事會的工作,規劃未來任務,並舉行理事換屆,推舉產生新的領導機構,陳德銘被推舉為海協會新會長。

  俞正聲對海協會新班子提出四點希望:首先,要鞏固和增強兩岸協商的政治基礎,保持協商的正確方向。第二,要著力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化建設。當前要儘快完成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後續協商的各項目標,積極推進兩會互設綜合性辦事機構,並且推動商簽兩岸科技、文教交流協議。第三,要積極推動兩岸交流合作,加強與臺灣社會各界的聯繫,廣泛團結臺灣同胞共同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第四,要熱情服務兩岸民眾,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切實維護兩岸同胞正當權益。

  國務委員楊潔篪同日指出,著眼于兩岸關係長遠發展,鼓勵開展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積累共識,為今後兩岸協商解決政治分歧問題逐步創造條件,為全面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則表示,要堅持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務實思路不動搖,這是推動兩岸協商和兩岸關係發展不斷取得成果的可行途徑。

  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期,兩岸協商的著力點在經濟、文教等事務性商談。兩岸在這些方面還有許多可開拓之處,也相對容易“入手”。解決這些問題,是兩岸交流尤其是兩岸民間交流往來的現實需要。

  另一方面,在未來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政治性商談也將成為形勢所需。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希望兩岸雙方共同努力,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談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穩定臺海局勢;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前景。

  全國臺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志懷近日表示,今後兩岸關係的發展,除了要發揮頂層設計的優勢之外,就是如何進一步發揮民間活力,通過民間活力進一步拉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他舉例說,2013年對臺工作會議提出,如何發揮民間智庫的作用,為解決兩岸政治對話做一些探討,就是民間的活力。

  李義虎對中新網記者分析,解決政治性商談這個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什麼都能所有解決的,還是要一個難題一個難題破解。條件成熟了就對話,就去解決;條件不成熟的,可以留在以後,可以創造條件解決,先鋪墊一些氣氛,在合適的時機來解決。只要是本著循序漸進的精神,兩岸關係發展中的難題就會一個一個破解,兩岸關係就會整體上向前推進。

  劉紅表示,有以往兩岸協商的成功經驗和好的基礎,兩岸政治對話或是就國家尚未統一情況下兩岸政治關係的安排,這些問題都好解決。(完)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