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在臺灣被稱之為“四大名師”的醫師、建築師、律師、會計師,一直是島內人人稱羨的族群。但“四大名師”在近年經濟不景氣下,真是應了“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的老話,生活今不如昔,陷入窘境。
醫師:身價不再 薪水猛降
臺灣曾有句俗諺:“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當了將近20年的醫師,十幾年前當主任時,每個月收入還有新台幣20萬元。現在,一個月不足10萬元,足足減少了一半。”在臺北仁愛醫院工作的蕭醫師說道。
受經濟不景氣影響,臺灣有病無病到醫院檢查住院的人大為減少,這就讓過去能經“底薪加抽成”獲得高收入的醫師們收入大減。加之市立醫院因地方統籌分配款刪減後,過去佔收入一半以上的看診獎金全部刪除,再加上新開的醫院和每年1500名的畢業生,被視為高收入的醫師,開始面臨危機。
無所事事的醫師不能終閒在家中,而最好最多的出路就是去炒股。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現在10位醫師中,就有7位以上玩股票,但由於股市低迷,結果是其中不少人幾乎把過去累積的積蓄賠進去了。
建築師:感嘆已經“沒飯吃”
臺灣“四大名師”當中,建築師堪稱是最“慘”的職業,過去,年薪維持在四五百萬元以上的建築師大有人在,而今卻是寥寥可數,九成以上的建築師,都在準備或進行轉業。
島內一知名資深建築師透露,“臺北有4000多位建築師,有業務可接的人不到30位,有大業務接的建築師不到10位,這些少數的贏家還能維持年薪數千萬元,其他即使有牌的建築師,年薪也只不過五六十萬元。為了生計,有建築師執照的人不得不進入惡性削價競爭。”
他說,1988年到1990年臺灣的建築業還算景氣,考上建築師後至少年薪都在新台幣150萬元以上,如果再加上“出租”執照給建築公司,一年還可增加80萬元到100萬元的收入。而現在,大多數的建築師都只剩下“底薪”,執照也租不出去,多數的建築師不是轉業做室內設計或傢具業,就是到祖國大陸找機會。
會計師:行業開始進入寒冬
島內會計師的情況雖然比建築師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去。據臺“經濟部”的統計,去年一年,向“經濟部”申請撤銷、解散及廢止的公司高達3.4萬多家,資本額新台幣3056億元。
為了搶食少數新客戶,有些會計師事務所還推出“第一次免費”的服務。更有些會計師成為欺騙投資大眾的同夥。
“會計師這一行;真的開始進入寒冬。”一位當了五大會計師事務所經理的資深會計師說。過去,五大事務所的經理,年薪超過新台幣200萬元是相當容易的事,現在不過150萬元上下,各大事務所每年調薪比率愈來愈低。
產業外移,找不到規模大一點的新客戶,舊客戶又因為經營陷入困境而殺價或換會計師。像勤業、安侯建業、資誠這樣的大型事務所,以前是新台幣10萬元以上的業務才接,現在,有三五萬元的業務也不放過,而同業間的削價競爭,更讓市場愈變愈糟。
律師:生意不好拼命找出路
至於律師這一行,因為市場還沒有飽和,雖然有生意做,但是收入也大不如前!一位北部地區的律師說,前一段時間,很多律師連助理費都付不出來,只好把電話轉到手機上,從接案子、打文書、聯繫當事人一手包辦,像這樣“一人服務”的律師事務所愈來愈多。一些法律系畢業生從每年上萬人的律師高考中脫穎而出,當上受雇律師,儘管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月薪也只有五六萬元,要成為“知名大律師”,至少要等10年。
面對島內律師生存不易的現況,律師們拼命找出路。儘管祖國大陸還未開放境外律師考試,但已有不少人想在祖國大陸立足。不久前,為了生存疲於奔波,想在祖國大陸開放境外律師時,一次通過考試,取得祖國大陸律師資格的龍柏法律事務所律師袁臺龍,38歲就英年早逝,讓不少忙於開拓兩岸市場的臺灣律師不勝唏噓。
[責任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