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倆相識于德國慕尼黑,牽手的卻是一段海峽情。那晚,瑞安小夥應成斌和臺灣姑娘謝芝瑩的婚禮受人矚目,他們幾經波折,終於走入婚姻殿堂。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發來賀電,祝賀他們“琴瑟和鳴、百年好合”。
一場海峽婚禮
12月4日,對於新人應成斌和謝芝瑩來說意義非凡。他們倆終於跨過那灣“淺淺的海峽”,牽手走入婚姻殿堂。
那天,新郎的婚車從酒店將新娘接回家中,為長輩奉茶、端湯圓。新娘按著瑞安風俗一一照做,禮節到位。
當晚6點左右,婚禮現場響起一首閩南語歌《炮仔聲》,軟儂的女聲用閩南語深情演唱,“紅紅的蠟燭,雪白新娘賞,夢境變作真正……”
歌聲中,一邊是新郎的瑞安親友,一邊是專程從臺灣、北京等地趕來的新娘親人,都看著這對新人緩緩走入禮堂。
應成斌和謝芝瑩還請來一對已經居住上海多年的臺灣夫婦,為他們證婚。“你是否自願與……結為夫婦”“我願意。”“我願意。”
婚禮現場,瑞安鑫緣婚慶公司的司儀也現場讀了一封特殊的賀電——由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發來,祝賀他們“琴瑟和鳴、百年好合”。
應成斌說,那一刻,相戀一年多的他們終於真正“牽手”。(臺灣風俗稱成婚為“牽手”)
一段異地之戀
應成斌是瑞安塘下海安人,謝芝瑩則是個土生土長的臺中姑娘。而他們倆相識于德國慕尼黑。
2006年,應成斌在國內順利獲得學士學位,並考入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繼續深造。他從未想過,在異地他鄉會邂逅自己的另一半。
而謝芝瑩來到德國慕尼黑更是偶然。2007年冬,這個從小學習鋼琴與大提琴演奏的姑娘,在臺灣當地教授的建議下,準備前往音樂發源地德國學習。不過,究竟選擇德國那個城市,她遲遲未定。
直到一個已在慕尼黑、久未聯繫的好友給她打電話,讓她選擇慕尼黑,她才定了下來。
謝芝瑩抵達慕尼黑是在一個週日的下午,受朋友之邀,她一同前往當地教堂。正是在那,她遇到了應成斌。
那時候,應成斌住在慕尼黑北部,謝芝瑩住在南部,但每逢週日,他們倆總會來到這個初次見面的教堂。做完禮拜後,應成斌也會先送謝芝瑩回家,自己再乘地鐵回去。漸漸地,他們心中對彼此都有了好感。
最讓謝芝瑩感動的是,有一次,他們從教堂出來已經很晚,但應成斌仍堅持送謝芝瑩回家。當他將謝芝瑩送回家再返回地鐵站時,已經錯過當天最後一班地鐵了。那一夜,應成斌就在地鐵站哆嗦著呆到次日清晨5點。而當謝芝瑩給他打電話時,他卻輕鬆地說,自己正好趕上末班車。
直到開始交往,謝芝瑩才知道這件事,除了感動,她更加信任這個來自祖國大陸的小夥子。
一份祖國情緣
最初,應成斌的父母也曾介意,擔心媳婦不會說溫州話不好溝通。但知書達理的謝芝瑩很快打消他們的顧慮。每逢過節,謝芝瑩總會給應成斌的父母打電話問候,態度謙恭,言語得體。
2008年年底,雙方父母約在北京見面,長輩們也是首次見到子女的另一半。幾次溝通,雙方漸漸了解,也逐漸接納。
其實,謝芝瑩家與內地也頗有淵源。因工作原因,她的父親經常到北京,還曾帶著中華臺北隊參加北京奧運會。而謝芝瑩也因父親的關係,在北京認了乾爹、乾媽。
本月1日,應成斌帶著謝芝瑩回到溫州,前往市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登記。一個多小時後,他們倆終於領了結婚證。
當天,謝芝瑩的家人也來溫。這幾天,應成斌的父母領著親家們去了雁蕩山,還來溫州市區的世紀廣場、江心嶼等等走了走。謝芝瑩的家人深感溫州人的熱情。據溫州晚報 李玉燕
[責任編輯: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