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在日本大阪,一名女士觀看報紙上關於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報道。東京電力公司當日說,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反應堆上方有白色蒸汽冒出,4號機組出現爆炸併發生火情。日本首相菅直人指示,居民避難半徑從第一核電站周邊20公里擴至30公里。新華社/共同社
新華網消息 臺灣《中國時報》報道稱,此次日本東北部發生巨大的地震、海嘯災情,至今已經進入第五天,但是在災區見到的救難以及救援行動,都異常的鬆散,缺乏效率,物資缺乏到讓災民挨餓度日,似乎與日本的國力太不成比例。
仙臺國際機場及其周邊還可見到一些自衛隊的車輛及人員,臨近的災區名取市則是連這些都沒有,海嘯過後的世紀末景象,就一直像電影布景一樣地擺在那邊。
更令人難以想像的是物資匱乏的狀態,不要說災區,連臨近災區的市鎮,也一樣缺油、缺糧、缺水。
問題是,海嘯受災區固然長達五、六百公里,但是海嘯的特點是不能深入內陸,一般而言兩、三公里就很了不起了。換句話說,主要道路並未損毀,運送如汽油、水或乾糧等救濟物資到災區或周邊地區,不應該是很困難的事。
但是從受災區南端直上仙臺市長達兩百公里一路上所見都是加油站無油可賣而歇業,大小超市貨架上飲水、米糧幾乎都付闕如。不要說災民餓到快撐不下去,連非災區的民眾也缺乏糧食等民生物資,這確實讓人覺得匪夷所思。而且,在福島縣以下的災區,見不到任何外國馳援的跡象。
反觀南亞海嘯發生後,亞齊省省會大亞齊市雖然滿目瘡痍,但國際救援物資兩天后就到達,在廢墟中免費發放乾淨飲水、糧食,災民都能得到很好照顧。亞齊機場更變成臨時救難物資集散中心,飲水、食物、乾糧堆得滿坑滿谷,直升機整日不停起降將救援物資空投到災區。
但此次的日本震災卻看不到同樣畫面,受困災民無計可施在地上排出大大的“SOS”字樣。日本國土交通省的解釋是,沿著海岸的災區漁港都嚴重受損,目前也在全力修復,釜石港將於十六日起使用,屆時救援物資就可以從海上運進災區。但震災發生五天了,還有許多民眾挨餓,經濟大國的日本,是出了什麼問題嗎?
[責任編輯:劉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