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中研院長”翁啟惠去年8月聯合產官學研及媒體等各界代表發表“人才宣言”,警告臺灣人才供需失衡危機後,臺當局行政機構雖立即組成“人才培育及引進會報”研議解決方案。但從各相關部門在第一次“科學技術諮議會議”針對人才危機提出報告,凸顯當局還是沒找到問題核心。
臺灣人才危機,7日在與會官員聚焦在臺灣的大學培育的人才與產業需求嚴重脫鉤等“偏見”時,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用含蓄的詞彙:“我們沒提供年輕人可發揮的舞臺”,點出當局官員盲點。施振榮所謂的“舞臺”,就是蓬勃發展的經濟環境。
比對臺灣經濟發展起伏歷程,與臺灣開始出現人才危機時間點,正是臺灣經濟從2002年前後,接連受到網路經濟泡沫和金融海嘯等經濟危機衝擊,隨著全球景氣起伏,甚至每下愈況,經濟成長陷於停滯不前的“黑暗10年”,臺灣的大學培育人才供過於求在這段期間也越來越嚴重。
此情此景,相對於2002年以前,半導體和光電產業產值持續攀新高,臺灣的大學相關科系培育人才供不應求,不管是物理、化學等沾得上邊的科系,畢業後馬上就有業者搶著要。當時,沒有人檢討臺灣大學太多,也沒有人批評大學培育人才沒有實作能力,更沒有人擔心臺灣人才被挖角,也不愁付不起高薪、外籍人才不願來臺灣。
如今,臺灣大學數目跟10年前差不多,卻變成過街老鼠,背負阻礙臺灣經濟發展的罵名,何其無辜!試問有哪所大學的成立,不是經過“教育部”核準?當局高官們何不檢討自己為何提不出具體策略突破臺灣經濟發展困境?臺灣的大學培育人才真的比10年前差嗎?當然沒有,真正的問題在臺灣經濟發展停滯,當局又找不到對策。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