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鐵自2007年1月5日通車試營運,當年2月1日開始正式營運,3月2日全線通車。
8年過去,這條縱貫臺灣人口最密集的西部走廊、全長345公里的臺灣高鐵,已成為臺灣民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臺北到桃園、臺中、嘉義、臺南,再到高雄,每天約有12萬人次在這條“生命線”上來來往往。有人早晨從高雄到臺北上班,下午下班後再回高雄,因為有了高鐵,南北往來也只需耗掉短短2個小時。
然而,就這麼一條讓每個臺灣人都能感受便利的高鐵,8年過後的今天,卻因鉅額債務纏身而進入“破產倒計時”。
“臺灣高鐵財務狀況從一開始就不佳,原因有三個:一是運量不足;二是利息過重;三是折舊攤提費用龐大。”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唐永紅在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如此表示。
臺灣高鐵是全球最大的BOT(建設—經營—轉讓)公共工程,由民營的臺灣高鐵公司負責興建、營運,技術上水準相當於日本的新幹線,其收入95%來自運量。按建設之初的評估,臺灣高鐵開通後幾年內,就可達到在臺北—高雄間每日平均發送140對列車,日平均運送旅客數約30萬人次,但到今天,臺灣高鐵搭乘人數也僅衝到日均12萬人次上下,再加上原本規劃的站區開發不理想,導致臺灣高鐵收入嚴重不足。
此外,臺媒報道,高鐵每天一開門,光人事、營運、利息等,就需要支出1.1億元(新台幣,下同),而每年約232億元的鉅額折舊攤提費用也令其不堪重負。
資料顯示,臺灣高鐵總資產5006億元,但目前負債已達4575億元,至2014年底累積虧損520多億元。對此,臺“交通部長”葉匡時也公開承認,臺灣高鐵“嚴格來說已經破產”。(記者 吳生林)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