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颱風“蘇迪羅”席捲臺北,留下兩個歪腰小郵筒,竟讓眾人拋開當前景氣低迷所帶來的焦躁感,撫慰了時下年輕人乾涸的心靈,臺灣人渴望擁有的小確幸在此表露無疑。圖自臺灣“中時電子報”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最近不少人在討論兩岸學生大不同,說大陸學生具有狼性,臺灣年輕人則是嚮往小確幸;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臺大經濟係教授林建甫在今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投書表示,勇於冒險、不怕失敗、樂於競爭的特性是現在臺灣年輕人最欠缺的,只嚮往小確幸的臺灣年輕人與1970年代臺灣人提著007手提箱、一口破英文走遍世界的拼搏形成強烈對比。
林建甫分析,這種差異與環境變遷有很大關係。日前兩個颱風來襲吹垮招牌結果意外製造出兩個歪腰小郵筒吸引大批人駐足觀賞瘋狂拍照的現象,反映出時下年輕人乾涸的心靈,臺灣人渴望擁有的小確幸表露無疑。這與1970年代,一批批年輕人往世界各地找訂單、擴大事業版圖的企圖落差極大。
作者引述IMF總裁拉嘉德描述臺灣正進入所謂“新平庸”(New Mediocre)時期;也就是經濟動能不足,總體指標乏善可陳,造就低通貨膨脹、低投資、高債務、高失業(尤其是年輕族群)環境,也導致近年來臺灣經濟成長長期低於平均水準。這樣的環境下,作者強調,一種小小又確定的幸福逐漸成為臺灣年輕人追逐的價值觀。
反觀,大陸的年輕人因為環境挑戰多、追夢空間大,對事業野心就明顯多過於臺灣年輕人。他們要的是放鬆管制,而臺灣年輕人要的卻是更多輔導。
作者也呼籲,要讓年輕人動起來,老一輩的交棒必須更為積極。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