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北治霾從摩托車下手? 引發民眾反彈(圖)

2016年03月08日 18:22:24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臺北治霾從摩托車下手?引發民眾反彈(圖)

  進入11月以來,全臺飽受霧霾之困,多地PM2.5濃度嚴重超標,民眾談“霾”色變。就是昨日發生的直升機在新北市泰山區清洗高壓電塔,不慎墜落而致駕駛員和操作員死亡的意外,也是因應PM2.5造成的急速污染,才出動直升機執行清洗任務。在事故引發關注的同時,臺灣日漸嚴重的霧霾天氣再次走入公眾視野,更因一顆“震撼彈”攪起滿池漣漪。

  昨日,一台灣環保公司負責人投書檯灣《中國時報》,稱臺北市機車(摩托車)保有量太多,是PM2.5的“罪魁禍首”,臺北市捷運及公車網狀分佈全市,加上廣設Ubike,如此方便的都市,機車並無存在的必要。文章經島內新聞門戶網站刊播後,引起廣泛討論。導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多數人對該專家的言論不以為然,臺北人周先生常年往北京出差,他說得很直接,“叫停機車有用的話,你看北京也禁摩吧,那霧霾跟機車何干?”

  沒有機車,臺北會是健康城市?

  我們先來看21日的一項最新調查,該調查顯示,大臺北地區(臺北、新北和基隆)PM2.5污染量居全臺之冠,且直接影響桃園、新竹、苗栗地區,可以說,大臺北地區是島內PM2.5的“最大貢獻者”。

  有鋻於此,臺灣環基環境永續公司董事長卓英仁22日投書檯灣《中國時報》,在這篇名為《假如臺北沒有機車》的文章中,他指出,霧霾近年來成為健康殺手之一,臺北機車數量約100萬輛,若再加上新北市的機車污染量,一年可達25萬噸二氧化碳充斥在臺北盆地。臺北市捷運及公車網狀分佈全市,加上廣設Ubike,如此方便的都市,機車並無存在的必要。

  卓英仁稱,走遍全世界大都市,很少有像臺北市密度這麼高的機車,臺北是盆地地形,一旦氣流停滯,污染物不易擴散,便容易像北京般灰濛濛。有人認為騎機車是弱勢市民,好像也不通,每部機車都好幾萬元新台幣。除了貪圖個人方便外,找不到其他理由。

  對於沒有機車的臺北,卓英仁還描繪了一番,“臺北的空氣及空間,沒有PM2.5的威脅,沒有噪音的污染,上班時間只有快走的上班族,只有急駛的自行車,假日時更寬廣的街道,讓我們可以悠閒地散步,這將會是一個健康的城市,不只擁有小確幸。”

  叫停機車?這是要懲罰窮人吧!

  該文章以“名家觀點”的名義昨日在臺媒廣為轉載,引發民眾反彈。在臺北工作的陳小姐告訴導報記者,她從臺南來,租住臺北,平日出行交通工具就是機車,機車對她來講“簡直太重要了”,因為停車很方便,關鍵是機動性高,可以直接到達,雖然捷運跟公車很發達,但會繞路,“這個名家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這是要懲罰窮人吧”。

  而根據臺灣“環保署”委託臺灣成功大學環工係教授吳義林調查全臺PM2.5污染源,前五名為大貨車廢氣、餐飲業油煙、電力業排污、道路揚塵及小客車廢氣,機車並沒有擠進前五,該“名家”也被狠狠打臉了。

  吳義林表示,民眾以為PM2.5主要來自工廠廢氣,特別是火力電廠,但事實是餐飲油煙、道路揚塵、農田燃燒、機車廢氣、裸露地表揚塵等,才是PM2.5的“主要貢獻者”。

  就此,臺北人周先生在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有小轎車和機車,但通常也是機車騎得多,因為停車更方便,在臺北,業務人員很難不用機車當代步工具。全臺灣道路環境都很友善,機車幾乎是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而如果要說製造污染的話,小轎車油耗普遍多機車一倍以上。(海峽導報記者 陳成沛)

[責任編輯:盧佳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