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于全球經濟回暖以及大陸和香港需求強勁,臺灣2月外銷訂單金額同比增長22.0%,連續7月正成長。
根據臺灣經濟事務主管部門20日公佈的數據,臺灣2月外銷訂單金額為337.5億美元,較上月減少22.2億美元,減幅為6.2%;與上年同月比較增加60.8億美元,增長22.0%。
數據顯示,大陸和香港為臺灣的最大接單方,2月接單金額為87.2億美元,同比增長40.5%。今年1月、2月臺灣總外銷訂單金額為697.2億美元,大陸和香港總接單金額為174.3億美元,同比增長20.5%。
主要接單商品中,資訊通訊產品、電子產品、精密儀器以及基本金屬需求增長強勁。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揚也促使臺灣2月外銷訂單金額增長。
數據顯示,臺灣出口額也連續數月正增長。不過,有輿論認為,島內經濟看似復蘇,而大多數民眾卻對經濟好轉全然無感。
臺灣《工商時報》19日刊登的社論指出,過去幾年經濟成長的預測常常高開低走,加上復蘇力道太弱,多數民眾恐怕仍將持續無法感受到經濟好轉。
該社論指出,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兩岸關係不確定的壓力,以及最近島內“一例一休”、陸客縮減的影響,均對臺灣未來經濟成長帶來相當的隱憂;高房價、高物價和“一例一休”帶動的物價上漲,加重中低收入群體負擔,而薪資漲幅卻相當有限;島內所得分配持續惡化,且調薪有限,大半民眾薪資增長幾近停滯,民眾難以感受到經濟復蘇。
臺統計部門數據顯示,2016年臺灣每人平均月薪資為48790元新台幣,年增0.62%,若扣除同期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1.4%,較2015年實質平均薪資減少0.77%,實質薪資連續16年倒退。
2016年臺灣全年外銷訂單金額為4445.4億美元,同比下降1.6%,為連續2年出現衰退。與之相應,臺灣出口亦連續兩年呈現負增長。(記者胡龍江 吳濟海)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