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臺灣夜市面臨“用工荒”)
據臺媒報道,臺北市大同區延三夜市特色美食眾多,儘管用餐人潮絡繹不絕,最近卻面臨“缺工一條街”困境。即使攤商過完年再度招人,但年輕人不愛從事小吃業,夜市缺工問題依舊難解。而知名的寧夏夜市、士林夜市也同樣缺工。背後原因何在?
店舖長時間招人乏人問津
延三夜市所在路段長約1公里,雖然面積不大,老店卻不少,葉家五香雞卷、旗魚米粉、大腸煎、紅燒鰻、海鮮粥等,都是老饕最愛,常見排隊人潮。過年後,延三夜市卻面臨“用工荒”,處處張貼招人公告,豆花、牛排、海鮮粥、蚵仔煎等業者都在徵人,部分店舖甚至招人近1個月,卻依舊乏人應徵。
不少店家無奈表示,年輕人喜歡到有名、高級餐廳打工,不想在路邊攤端盤子,雇用外籍勞工又有語言隔閡,現在只能咬牙撐下去。嘉義鮑魚海產粥朱姓老闆娘開出時薪150元(新台幣,下同),1個月只接到1通詢問電話,還是70歲老伯打來的,她擔心對方體力難以負荷,只好婉拒。
臺北市就業服務處統計,去年餐飲業招工人數高達2.3萬人,佔全行業23.6%,今年一二月也徵6180人,顯示求才若渴。
有人認為工作辛苦沒未來
寧夏夜市觀光協會理事長林定國說,有些小吃店徵不到人,主因是年輕二代不想接手。生意不好,開出的工資不會太高,由此形成惡性迴圈。寧夏夜市不少店家開出月薪4萬多元,甚至提供住宿,但依舊缺工,只是不太嚴重。
士林夜市基河路商圈發展促進會理事長陳泰元說,夜市真的很難招人,同樣是月薪3萬多元的餐飲工作,年輕人寧願去餐廳或飲料店,因為起碼還有冷氣吹。
臺灣首府大學餐旅管理學系系主任鄭信男說,餐旅學科畢業生從事餐飲業的比率也不高,問題多在薪水低、廚房濕熱,職缺多半不需技術,讓學生覺得工作辛苦又沒未來,頂多學會就跑。業界應設法提高薪資、形象,像王品、鼎泰豐徵才時幾乎爆滿,就是例證。
應提升勞動條件及發展機遇
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認為,傳統小吃店多家族經營、老闆兼夥計,員工待遇未必如預期,來工作的也多半是穩定度較低的人,所以缺工是常態。餐飲業獲利其實不低,如已上軌道,應設法提升勞動條件或提供升職、加盟渠道,否則年輕人絕對做不久,即便二度就業婦女,最終也可能因待遇不夠好離職。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主任鈕則勳稱,即便是中年失業要找工作,小吃餐飲業也不是首選,許多臺灣人認為去小吃店工作有點大材小用,萬不得已才當作職業生涯第二春、第三春。
鈕則勳說,過去從事餐飲業的人群,很多是嫁到臺灣的大陸配偶,但隨著兩岸薪資所得差距減少,陸配人數減少,加上東南亞外配語言不通,除非是幫忙家族做事,否則都不太投入小吃業,導致缺工越來越嚴重。在他看來,透過職訓強化外籍配偶的語言能力,也許對緩解用工荒有幫助。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