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4月8日電 題:臺北展出“明朝來信” 重拾紙筆傳情
雲中誰寄錦書來,見字如面寫情懷。時下在大陸,電視節目《見字如面》頗為紅火,一封封書信回溯舊日時光,紙上只言片語隔著重重歲月的家國人事,傳達人生百味。
在臺北,文徵明、董其昌等明代名賢的尺牘展,近來也受到更多關注。
所謂“尺牘”,就是書信。近日,中新社記者探訪由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主辦的《頓首·明朝來信》尺牘展。
現場共展出明世宗時期首輔張璁、書法家文徵明、祝允明、董其昌、“莆田派”宋玨和八大山人等人與親友往來信函。尤為特別的,是文徵明家族六代人的尺牘,前後綿延150餘年。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副主任葉慧禎小姐說,明代的尺牘以優美典雅的數行墨跡,傳達深厚的情意和豐富的思想。例如旅途中獲得鯽魚、蹄膀等美食而邀請朋友一同通宵飲酒,還有,求詩卻用送鶴代稿費等,觀者可一窺明朝風雅人士的生活日常。
葉慧禎說,一封寥寥數語、看似簡單的短箋,不僅能看出文采、情思、喜好、志向、藝術表現,還能看出人與人之間的網路關係,生活新鮮事乃至八卦流言。
創時講堂總監何恩禮也認為,書信中能以文抒情,字為心畫,筆尖能傳達書寫者的溫度。
但面對著電腦、手機嚴重侵襲傳統生活方式,何恩禮說,不論大陸還是臺灣,有很多人太久沒給親人朋友寫信了。
他表示,舉辦尺牘展就是要鼓勵民眾重拾紙筆傳情。現代通信技術雖快速便利,但紙短情長,若提筆寫信,收信者應會將這份真情實感好好收藏起來。
此次尺牘展,現場還專設筆墨、宣紙信扎和信封一沓,邀請來賓在名賢尺牘前,書寫一封信給至愛的、尊敬的、仰慕的親友。
截至目前統計,已有50余人在此書寫。來自高雄的書法愛好者林峻屹便是其中一例。7日上午,他在母親的陪伴下參觀了這個展覽,忍不住提筆寫了一封給朋友的信。他說,好久不曾寫信,用書信記錄人生,很有意義。
正如木心先生《聲聲慢》所寫,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林峻屹說,相較于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以及沉重壓力下,提筆寫信更是一種慢的閒適。
何恩禮也指出,儘管書信很慢,但傳遞的感情卻是最真。(中新社記者 龍敏 劉舒淩)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