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新式毒品肆虐臺灣校園:身披“糖衣”混同“零嘴”

2017年05月02日 09:08:4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16歲高中生夾帶毒品在機場被攔截、小學高年級學生因同學請吃包裝成“小熊軟糖”的搖頭丸染毒……這些案例都讓人觸目驚心。在臺灣,青少年染毒已成為震驚全島的重要議題,影響著臺灣的青年教育與社會發展。臺灣青少年的染毒情況有多嚴重?解決這些問題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對有關防毒的法律修改要從哪些方面入手?作為對照,禁毒卓有成效的香港又有哪些寶貴經驗?

  從今天起,本報推出關於港臺禁毒反毒的系列文章,與大家探討港臺地區這一領域的現狀、反思與舉措。

  前不久,臺灣警方查獲兩名高中生夾帶逾6公斤安非他命,由桃園機場欲闖關赴紐西蘭,其中一名年僅16歲,為島內歷年被查獲最年輕的運毒“交通”。近年來,臺灣高中及以下的在校生涉毒事件頻頻發生,校園毒情嚴重。披上“糖衣外表”的新式毒品比以往更具迷惑性,讓涉世未深的青少年“防不勝防”。

  染毒人數遠被低估

  “國二(初中二年級)的時候,我對讀書失去了興趣,就經常去泡網吧,因此認識了不少社會上混的朋友。”談及染毒的經歷,現年17歲的阿廷說,有一次,他因為好奇這些朋友抽的煙和自己看過的有些不一樣,於是就嘗了嘗,由此走上了“不歸路”。

  和阿廷的情況相似,許多臺灣青少年也都通過這樣的途徑接觸到了毒品,成為“癮君子”。據臺灣“衛生研究院”2009年、2014年的調查,臺灣地區12至17歲未成年族群首次使用非法藥物的平均年齡為12.5歲、14.8歲,首次使用地點在“學校”的有23.1%、18.3%,毒品侵入校園的比率之高,讓人心驚。有輿論指出,吸食過毒品的青少年在步入社會後仍有很高的比率繼續使用,臺清泉崗空軍基地染毒,極可能就是青少年“毒品生態鏈”的延續。

  但是,臺灣成癮科學會理事林滄耀、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特聘教授兼犯罪研究中心主任楊士隆都認為,這樣的數據存在被低估的情形,與學校的通報方式有關。林滄耀表示,學校最大的問題是心態保守,發現學生吸毒,都會先在校內輔導解決,嚴重者才會通報曝光。“如果校內吸毒學生100人,會被學校通報的大概只有5人。”

  新款毒品難以察覺

  咖啡包、巧克力、跳跳糖、梅子粉……形形色色的休閒食品,配上花花綠綠的外包裝,對愛吃零食的孩子們來說充滿著誘惑。但鮮為人知的是,這些糖衣外表的零食卻有不少是新式毒品。

  據臺灣媒體報道,此前嘉義一名就讀小學高年級的男童“小方”,只因同學請吃包裝成“小熊軟糖”的搖頭丸染毒,小小年紀就開始與毒癮抗爭;另一名重點高中的學生,見好友吃“冰糖”提神,成績突飛猛進,決定跟進,事後才知道所謂的冰糖就是毒品。

  “新興毒品包裝像零嘴”,投入反毒工作十餘年的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馮麗華說,她發現七成孩子首次接觸毒品,都是和朋友出門遊玩時接受招待毒飲料、毒糖果所致;因外觀看不出來,所以他們也沒有拒絕,幾次接觸下來覺得沒事,便對毒品失去戒心。從臺灣檢警單位近來查獲的新興毒品來看,山楂餅、檸檬片、小熊軟糖、罐裝飲料等都位列其中,令人目不暇接。

  據了解,目前全球600多種新興毒品,臺灣只列管其中23種。相關單位受限人力、物力,就算查緝到吸毒者也鮮少做新興毒品檢測。島內輿論指出,如何對新式毒品進行檢驗、篩查,如何讓孩子認識不同樣貌的新興毒品,是臺灣反毒的當務之急。

  鋌而走險參與運毒

  “剛開始的時候那些朋友還免費提供,幾次後就要求輪流提供或出資合買。”阿廷表示,吸毒初期為了買毒,他就去打工賺錢,一個月的薪水幾乎都貢獻在毒品上。但後來因為逐漸入不敷出,就做起了替藥頭送貨的勾當,最終被警方逮捕。

  據臺灣警方透露,今年已3次與“關務署”臺北關聯手查獲出境旅客運輸毒品,逮捕12人,除1名16歲、1名19歲之外,其他10人在20至25歲之間,都沒有任何前科記錄。“青少年涉世未深,毒梟往往利用免費出國、招待食宿、輕鬆賺錢為號召,加上年輕人互相介紹,成為販毒集團運毒的‘交通’。其中,日本有免簽證誘因,澳大利亞、紐西蘭則以遊學打工為掩護,都提供了走私的便利條件。”

  從近年查獲的國際運毒“交通”分析,除免費機票、食宿外,1人1趟最少有20萬元(新台幣)以上酬勞。臺灣警方表示,年輕人較無前科,未成年甚至無記錄,安檢通關時較不易被盯上;且販毒集團常利用長假時旅客、行李量大增,替“交通”報名旅行團,降低被查獲風險。但是,他們的鋌而走險也會付出慘重代價。因為一旦被查獲,這些運毒的年輕人輕則面臨漫長的牢獄之災,重則在菲律賓、印尼等地遭判死刑,甚至會因當街拒捕被擊斃。

  記者 柴逸扉

[責任編輯:李帥]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