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研究兩岸經濟關係的臺灣專家5日在此間舉行的“兩岸交流30年研討會”上表示,臺灣企業在大陸改革開放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30年來兩岸經濟關係日益密切,對這一成果應予以珍惜。隨著大陸經濟結構轉型,兩岸產業合作應順應時代發展變化,尋找新的共贏模式。
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所長劉孟俊表示,當前大陸經濟規模已居全球第二位,其成長穩定與否攸關周邊地區乃至全球發展。臺海兩岸經貿關係緊密,一旦大陸經濟波動,臺灣必將受到衝擊。目前大陸正在轉變經濟發展模式,以創新驅動推動產業升級,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臺灣企業面對這一趨勢,若能持續維持創新,建立差異化的生產能力,將有助於處理好與大陸產業鏈的關係。
劉孟俊認為,大陸正在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設置臺灣青年創業孵化器和青年創業創新平臺,將吸引臺灣青年和企業前往大陸創業、投資,可能帶動掀起新一波臺灣青年創業投資熱潮。大陸方面提出今年將為臺灣同胞尤其是青年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多便利,也將提升對臺灣同胞的吸引力。
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大年表示,在大陸改革開放的歷程中,臺資企業扮演了重要角色。上世紀90年代初期,臺灣的代工製造廠商大量轉進至大陸,利用大陸的廉價勞動力,將生產規模推上前所未有的高峰。不論是電腦、成衣或球鞋,臺商在全球代工市場的佔有率都名列前茅,這種兩岸垂直分工的合作模式,促使兩岸貿易大幅成長,臺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也不斷擴大。
“臺灣對大陸的出口在1990年為85億多美元,2007年已突破1000億美元,現在對大陸出口約佔臺灣出口總額的40%左右。兩岸經濟交流30年的歷史表明,市場的力量不是人為可以阻擋的。”劉大年說。
他認為,隨著大陸由出口擴張改為內需推動的發展模式,臺商也應積極考慮拓展大陸的內需市場。
臺灣工業總會資深顧問徐純芳則表示,臺灣在參與區域經濟合作方面須正視兩岸關係的影響。
此次研討會由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辦,20多位來自臺灣各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與會。
特別推薦: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