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港臺的“高考”作文都考些啥?

2017年06月09日 06:44:4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資料圖片

  香港,實用和理性優先

  香港“高考”(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作文題一般是“三選一”。2010年的考題之一,要求考生以旅遊局推廣主任的名義呈交一篇建議書,提出振興旅遊業的策略和方法。2011年則是讓學生“化身”為關注食物衛生委員會的成員,應邀發表演講,評論食物安全的新規和教育。

  港人的務實,從香港“高考”的作文題目中可見一斑。類似的建議書、新聞稿、演講辭……這些明顯打著“實用”標簽的題目,正是近年來香港大學入學考試的作文題。

  感覺如果這樣的題目寫好了,學生幾乎分分鐘就可以無縫銜接步入社會了。有香港教師認為,實用文體考查不出來一個學生的文采如何,但能看出他對待事物的認真程度和表達能力。

  不是所有的題目都這麼務實。也有一些題目是比較感性的,方便考生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與價值觀娓娓道來。例如2013年的試題:孩子不是等待被填滿的瓶子,而是盼望化作燃燒的火焰。試就個人對這句話的體會,以《成長》為題,寫作一篇文章。再例如2016年試題:以“熱鬧過後,我卻感到失落”為首句,續寫這篇文章。

  一些彰顯理性和獨立思考的題目更讓人印象深刻。比如近年有一道作文題,要求考生選擇一樣事物並說明為什麼可從中找到快樂。有考生把題目定為“在吵架之中找到快樂”。文章先區分市井吵架和據理力爭的不同,繼而指出吵架既可增長智慧又可以抒發鬱結令人暢快,又指真實的人生必經一番吵架人們才會認真響應。負責考試的特區政府考試及評核局在考評報告中認為,這樣的考生的立意頗為獨特,對現今社會有獨到的觀察,且敢於抒述己見。

  臺灣,重視傳統與思辨

  臺灣地區高考(即原來的“大學聯合招生考試”和如今的“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作文題目很生活化。它較少來源於時事和社會發展的相關議題,而更多來源於傳統價值、經典古文等,這也是為了鼓勵考生多與自己的生活相結合,側重對生活經驗的辯證思考。

  例如2012年的試題——孔子因材施教,指導子貢以“恕”作為終身奉行的一個字。魯迅則以“早”字來自我惕厲,要求時時早,事事早,知在人先,行在人前。你認為有哪一個字是自己可以終身奉行的呢?請以“我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為題,寫一篇文章。論說、記敘、抒情皆可。

  與香港的部分作文考題相似,臺灣地區的“高考”作文題中也有很多“雞湯”樣板。比如,讓人無比嚮往的“詩和遠方”——請以“遠方”為題,寫一篇文章。(2013年)請想像自己是一株躺在海邊的漂流木,以“漂流木的獨白”為題,述說你的遭遇與感想。(2010年)有人說,相比于香港“高考”,臺灣考題中“勵志”意味相當濃,例如“自勝者強”、“逆境”、“惑”……讓人有種“頭懸梁,錐刺股”的衝動。

  有趣的是,臺灣地區近年的作文考題跟大陸某些省市很相似,似乎更接地氣了。2015年8月8日,蘇迪羅颱風來襲,臺北市龍江路有兩個郵筒遭強風吹落的招牌砸歪,因而被戲稱為“歪腰郵筒”。2016年的作文考題就是“我看歪腰郵筒”。

  且看當年某佳作中的片段:我想臺灣社會的壓力已太沉重,政治局勢紛亂、天災人禍頻仍,因而在尋得生活中的小確幸——歪腰郵筒後才會又進一步以苦笑似的口吻自嘲:“人生嘛!歪腰也無妨。”……也許歪腰郵筒正是臺灣人民內心理想的投影:生命不用太完美,只要能擁有一份快樂,讓我能正視每一天的挫折與挑戰,就是我的幸福,就能成就我生命中最芳馥的價值和意義。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