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是旅遊旺季,也是旅遊業的黃金時段。但今年的暑期臺灣旅遊業遇冷,如同六月飄雪。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灣最南端的墾丁度假地向臺北求救,要求回暖良方。墾丁飯店業者表示,今年7月的住房率在去年下跌的基礎上繼續下滑,只有六七成。飯店不停降價,跌跌不休。民宿入住率也只有四五成。
至於原因,大家都明白,當地業者指出,大陸游客團少了七成,個人遊也少了二三成,飯店業加上交通、餐飲、遊樂區等相關產業,這個暑期起碼“蒸發”了5億元新台幣。業者焦慮:“再這樣下去,會死得很難看。”
墾丁告急成為話題,此時,一篇聲稱“去的才是傻”的文章將這一話題推向風口浪尖。這篇文章回避“陸客不來”的事實,罵墾丁“又貴又臟”,遠不如去日本划算,言外之意遊客大減是活該。
這種論調在臺灣已不新鮮,只要旅遊業者叫苦,馬上會有人以“誰叫你品質差沒競爭力”圍堵,生怕蔡英文“陸客不會少”的選前承諾被一次次拎出來示眾。
臺灣時事評論員汪葛雷撰文指出,錢從好賺變不好賺,連帶的就業機會也變少,分明是政策出了問題,該檢討的是執政者。結果偷換概念,純粹以“旅遊議題”避重就輕,替執政者開脫責任,便是視百姓權益於不顧。對於墾丁遊客少百萬的事實,墾丁管理處居然稱“恢復常態沒什麼不好”,令人難以接受。講這種不能苦民所苦的話,會給整個執政團隊招惹怨恨。難道業者的收益、當地人的就業以及他們家中妻兒的溫飽,都比為小英辯護重要嗎?
現在,墾丁旅遊業界向蔡英文團隊提出“搶救”方案:撥款補助到臺北參加大學生運動會的選手及家屬南下觀光。要花錢請人來旅遊聽起來不是妙計,臺北尚未回復。但墾丁所在地屏東縣和高雄、臺南、澎湖等縣市8月將赴日本招攬遊客已經定案。去日本當然是“政治正確”,但能解旅業寒冬之急?當然不能!在“哈日”的心理下,臺灣對日本要一毛給一塊,反對來要日本幫助也就想想罷了。
如果說旅遊業困境與大陸因素無關,那麼熱鬧紅火的金門便戳破了這則謊言。當下臺灣旅遊業一枝獨秀的便是離大陸最近的金門。據金門縣披露的數字,今年1月至6月大陸游客有增無減,週一至週四從廈門坐船抵金門的每天有500人至700人,週五增加到1000人,週六日增加到2000人左右。金門的旅行社已經由2年前的20家增加到近50家,有不少臺灣本島的旅行社落戶金門,金門的旅遊業者稱:“因為現今兩岸關係冷,臺灣市場冷到快結凍,只能到金門取暖。”
金門打定主意做大陸游客的生意,現在積極爭取大陸的政策支援,開放“一年多簽”,他們期待這項利好給金門帶來更多人潮錢潮。
再看臺灣本島,不止墾丁,阿里山、日月潭一片冷清清,業者不斷追問:止損點在哪?在日本、歐美、“新南向”?臺灣業者看得透徹:“這等於是砍掉了一個1,卻只補了0.001,根本沒幫助。”“改善兩岸關係,不只對臺灣觀光產業好,臺灣的百行百業都會因此受益。”(記者 陳曉星)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