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人物  >   正文

護士變身億元董座

2013年10月10日 09:00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加班過勞 被逼走上創業路

  護理科畢業後,陳麗如20歲進醫院當護士,一待6年,為了多賺每個月6千元的夜班津貼,出身農家的她,選擇有家庭的同事不願意上的夜班。夜復一夜,看不到盡頭,看不到前途,還賠上了健康。45公斤的體重,瘦到只剩39公斤,生理時鍾大亂,還一度昏倒在病人床前。

  身體發出警訊,母親要她別再當護士。她開始思考:不當護士,要做什麼?

  一名病人的需求,給了她靈感。

  陳麗如照章行事,唸經般很流暢地幫一名病人做出院衛教,交待對方要買氧氣瓶在家備用。病人問,“該去哪買?”陳麗如一如既往回答:“翻電話簿找。”

  不料一天后,這病人竟又入院,且病情更嚴重,原因出在買不到氧氣瓶。陳麗如既難過又愧疚,試著自己翻電話簿,赫然發現氧氣瓶要到和一般人生活非常遙遠的氣體行去買。

  陳麗如開始把自己當病人,試著走到醫院外頭買醫護用品,卻發現整條路只有一家賣紗布、棉花棒等簡易產品的店,老闆是一對阿公阿嬤,閒著沒事幫別人代售,醫護專業當然一問三不知。

  陳麗如問了一輪,得知只有臺北市博愛路,聚集幾家貿易商開的醫療器材店。

  為病人解決問題

  她興起在醫院附近,幫病人就近解決照護用品難題的念頭。那時的她,已經挺著8個月的身孕,拿著媽媽標會得來的10萬元,就在林口長庚對面租了一個2樓店面,賣起病人返家照護所需的血糖機、血壓計、氧氣瓶等產品。

  她賣每一件產品,不是銀貨兩訖,各不相干,而是詳細解說、示範,叮嚀所有注意事項,以及教病人如何判讀觀察身體狀況。

  生意慢慢擴大,需要幫手,她為了“製造分身”,一字一句親筆寫下每一件產品的銷售講義,要求同事在賣產品時,一定要像她講一樣的話,做一樣的事。而她當時,壓根沒聽過所謂的SOP。

  “讓他(員工)照著講,才會講得跟我一樣,病人受到的服務才會一樣,”

  陳麗如解釋。當時,傳真機昂貴,陳麗如常為了改講義的某些字句,必須一一打電話,告知哪一段、哪一句要怎麼改。

  杏一如今早已電腦化,通過資訊系統和每月一次的教育訓練,落實標準化的服務。

  沒念過企管書的陳麗如,從關懷病人的本心出發,意外地實踐了企業發展法則。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朱煉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