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醫療“新基建”護航全民健康

2022-09-07 10:2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將醫療機械臂“搬”到服貿會

  近日,由工信部、國家衛健委等主辦的首屆衛生健康與工業科技創新服務大會亮相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衛生健康與工業科技融合創新展區上,不少觀眾領略了醫療健康領域的新技術、新應用、新服務。

  一進展區,觀眾可以看到AOE空氣消毒機在自動全速運作。據悉,消毒機採用活性複合粒子發生技術,可殺滅環境中的病毒和細菌,快速營造潔凈、清新的環境。

  為了讓人們直觀地感受一支疫苗的誕生,醫療企業將智慧工廠輔助細胞培養的機械臂“搬”到了現場。據介紹,有了機械臂,只要設定好時間,它就會一天24小時不停晃動,保證所有細胞液被充分搖勻。

  某醫療機構在展區呈現一款腦卒中AI產品,可對顱腦CT平掃影像進行顯示、測量出血體積等,這種產品可用於對急性顱內出血患者的分診提示,讓患者儘早接受救治。

  工信部副部長王江平表示,醫藥工業正面臨新一輪技術變革的深刻影響。新一代資訊技術和生物醫藥深度融合,為醫藥工業持續發展打造了新引擎,也推動著衛生健康領域不斷涌現出新模式、新業態。

  據悉,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與國家衛健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倡議成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聯盟,集合衛生健康領域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醫藥企業等,將開展聯合創新、共建科技成果轉化資訊交流平臺、聯合培養人才、構建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鏈,促進各要素協同創新。

  “讓資訊多跑路,讓患者少跑腿”

  “通過規範化、系統化、個體化的醫療資訊服務,使得孕前、孕中、產後、智慧隨訪管理等環節無縫連接。”湖南省常德市婦幼保健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院婦幼健康管理平臺于2020年12月上線使用,將保健與臨床相結合,為常德市孕產婦提供了一個智慧、便捷的婦幼健康雲端平臺。

  安徽省廬江縣中醫院緊跟數字化轉型風潮,通過微信公眾號、“網際網路+檢驗”、遠端會診、雙向轉診等打造“指尖醫院”,“讓資訊多跑路,讓患者少跑腿”,促進患者就醫便捷化和管理科學化。

  近幾年,中國全民健康資訊化建設成效顯著。國家衛健委發佈的資訊顯示,截至2021年底,國家級全民健康資訊平臺基本建成,“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向縱深發展,100%的省份、85%的市、69%的縣建立了區域全民健康資訊平臺,全國7000多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接入區域全民健康資訊平臺,2200多家三級醫院初步實現院內醫療服務資訊互通共用。

  得益於健康醫療資訊化建設,線上醫療用戶規模持續擴大。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近日發佈的第50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中國線上醫療用戶規模達3億,較2021年12月增長196萬,佔網民整體的28.5%。

  業內人士認為,各級醫院普遍開展網際網路健康諮詢、分時段預約就診、移動支付等線上服務,優化改造就醫流程,使群眾的看病就醫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推動健康大數據規範應用

  隨著網際網路和資訊技術飛速發展,健康醫療大數據的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沈洪兵說,中國已將促進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應用與發展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利用網際網路及大數據技術進行健康醫療大數據的共用、挖掘、分析與應用,可以助力提升醫療技術品質,推動醫療科研創新,優化醫院管理,更好服務群眾健康需求等。

  目前,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應用還面臨一系列挑戰。在沈洪兵看來,中國缺乏醫療健康大數據來源、收集和管理的共用機制,還存在數據孤島。“如何將跨機構、跨領域、跨平臺、跨系統的數據打通,共用是目前大數據使用面臨的最大壁壘。此外,個人資訊、隱私等數據安全隱患也需要注意。”沈洪兵說。

  有關機構正積極加快相關部署。首個完全由機器學習演算法生成的大型開放生物醫學知識圖譜——“生物醫學資訊學本體系統”在本屆服貿會上發佈,該系統由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AI平臺技術研究中心和清華大學統計學研究中心聯合開發,將助力醫療資訊平臺建設,帶動生物醫學大數據與人工智慧行業的發展。

  國家衛健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表示,面對數字化變革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衛生健康行業將進一步推動數字健康“新基建”。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