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本次人口普查的難點和應對措施,本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顧兗州昨天接受本報記者專訪。他表示,流動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給人口普查帶來了一定難度。他同時指出,人口普查所得的個人資料,不得作為對超生處罰等行政處罰的依據。
■普查目的
人口資訊決定重大決策
京華時報:人口普查與老百姓日常生活有關係嗎?
顧兗州:從大的方面來說,人口普查是國家制定重大發展戰略和進行科學決策的重要基礎工作,人口資訊不清不明,就難以保證科學決策。例如,摸清社會保障的底數,就便於公共財政投入比例的確定。
從小的方面來說,根據人口普查數據,可以確定社區老年和兒童人口,據此建設老年餐桌和幼兒園,也涉及醫院、學校、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的分佈建設等。
流動人口將是統計重點
京華時報:前不久,市人大和市政協均提及本市流動人口超千萬,建議“十二五”規劃進行人口調控,您對此怎麼看?
顧兗州:北京提前10年達到了城市總體規劃中“2020年控制在1800萬人”的目標,因此進行人口調控的思路是必要的。
此次人口普查對於流動人口的統計,是重點,也是難點。北京到底有多少流動人口,目前統計、公安、流管辦、計生部門都拿不出一個比較準確的數據,這次人口普查就要盡力給出一個較為準確的數據。
■普查難點
城市化影響數據準確率
京華時報:與10年前相比,此次人口普查的難度在哪?
顧兗州:此次普查與先前相比,確實有一些困難點,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流動人口的規模和流動頻率都在增加,致使入戶面訪難度加大;二、人戶分離現象更加嚴重,居民有兩套房情況與10年前相比更加普遍,這導致入戶普查時容易“漏人”;三、城市化和行政區劃改革,影響查準人數,比如今年納入本市政府拆遷的城鄉接合部就有50個村,租房期內居民分散居住;四、由於現在商業調查比較多且不規範,這使得居民對入戶調查較為警惕,出於保護個人和家庭隱私的顧慮,一些居民不願意透露實情,這是人口普查最大的難點;五、個別地方確實存在故意瞞報或多報人口數量的問題,低齡人口,特別是學齡前人口不及時進行戶口登記,以及老年人口死亡後戶口未能及時登出等,都是難點。
■應對措施
做到“四個不漏”
京華時報:應對這些難點,你們做了哪些準備?
顧兗州:為了得到最準確的數據,這次人口普查是要做到“四個不漏”,分別是區(普查區)不漏房、房不漏戶、戶不漏人、人不漏項。
從具體的操作方法來說,一個村委會一個居委會的面積作為一個普查區,目前6645個普查區已經劃分完畢,涵蓋了全市所有的土地面積,包括所有的住房。普查區內又劃分了普查小區,一個社區居委會要劃分若干個普查小區,目前已經劃分近8萬個普查小區。
從人員配備來說,一個普查小區按100戶左右配備一名普查員,共配備了85000多名普查人員,同時配備了16000多名指導員,總共出動10萬多名普查工作人員。
普查員持證上崗
京華時報:如何能夠保障“四個不漏”,保障數據的真實性?
顧兗州:我們選取的普查員主要是熟悉當地居民情況的,如社區及村委會幹部等。我們對10萬多名普查員進行了系統培訓,考試持證上崗,嚴格區分于一般性的商業調查。
同時,普查員入戶調查時對申報人出示保密承諾書,聲明個人資料不得作為有關部門對超生處罰等行政處罰的依據,如果洩露資訊,普查員和人普辦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瞞報等情況,也制定了相關應對措施。比如,採取兩次入戶形式,8月15日第一次入戶摸清人口數量等相關資訊,然後召開座談會,請公安幹警、流管辦的協管員、樓門長、居民積極分子代表參加,如發現普查區的人口登記不符合實際情況,立即採取補漏措施。(記者 孫乾)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