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城市問題拷問執政者智慧 問計於民消弭社會矛盾

2011年08月10日 11:43:48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旨在擴大管理主體範圍,建立民意表達及回應民意的渠道,形成社會矛盾的協調機制,通過自主管理的實踐,化解社會矛盾

  □注重民意,是將矛盾消弭在初始階段的有效之策,也是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會導致一些未曾預料的問題發生。比如,城市化進程中,外來務工人員與當地百姓的融合問題,城市日常的管理問題等等。這些問題拷問著執政者的執政理念,也考驗著執政者的智慧。

  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強調,“要高度重視並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權益”。這段話體現了執政為民的理念,也對如何實現民主、如何操作民主,有了明確的要求,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實踐性。

  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是保障人民群眾各項權利的需要,也是實現官民互動,減少決策失誤的需要。有的行政部門或是為了做所謂“惠民”的好事,或是為了顯示政績,採取一些不切實際的措施,引發一些社會矛盾,甚至惹得民怨沸騰。

  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無論是要解決的難題,還是面對的社會成員,都與過去很不相同。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實際是擴大了社會管理的主體,體現了民主精神和與時俱進的精神,黨和政府正在形成一些與社會現實相適應的領導方法和手段,這將有利於實現對國家和社會的有效管理。

  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是和平處理利益衝突和意見衝突的一種必要方式。經濟和社會發展,使人們利益多元化、價值取向多元化。現在,幾乎任何一項政策出臺,都不可能指望一致稱好。基於此,各項政策措施的執行難度都在加大。沿襲過去的思路,不可能解決當今面臨的難題,所謂難題,是指這些問題往往帶有很強的綜合性。要解決這些難題,必須重視創新。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旨在擴大管理主體範圍,建立民意表達及回應民意的渠道,形成社會矛盾的協調機制,通過自主管理的實踐,化解社會矛盾。

  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必須真誠傾聽民意、尊重民意。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問題太多,政府的智慧和能力有限,不可能全部由其獨自解決。事實上,社會成員自主意識在不斷增強,社會成員普遍存有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如果加以引導,可以形成一個與政府功能互補的合作協同機制。在互動中,政府可以汲取民間的智慧,發現工作中的不足,修正自己的決策和行為;群眾則借助互動,識別和化解各種矛盾,依法維護各項權利,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凡是決策,都涉及利益調整以及矛盾的解決。對此,相關各方甚至全社會都很關注,尤其關注是否公平、公正、公開。資訊化使人們獲得資訊相對容易,資訊傳播也很快,同時,人們的維權意識比過去強,對社會事物有自己的評判標準。一旦政府部門在涉及公平、公正、公開方面有缺陷,比如,發佈資訊有瑕疵,政府的公信力就會因此受損。假如本來公信度就不高,社會心理的變化,會使原先隱性的矛盾顯性化,有時會出現利益群體與黨政部門對峙的局面,甚至在一些地方會發生大規模群體性事件。因此,注重民意是將矛盾消弭在初始階段的有效之策,也是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作者沈國明 為上海社科界聯合會黨組書記)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